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部分 (4 / 4)

奶是小学老师,认为要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天天要小孙子认字、算术,孩子一看就说:“又来了,又来了。” 奶奶认为这是规矩,应该学习的时候就学习,学习好了再去玩,还有就是今天你认了多少个字,就给你买些什么东西,而W4则认为这是很不好的物质刺激,学习本身有一些乐趣,过多的干预就会导致孩子丧失这种自发的乐趣,而去追求外在行为刺激。W4从专业的角度指出,孩子奶奶还是用的“行为主义”的这一套,因为她当小学教师的时候可能用的就是这一套,那时候可能还没有“人本主义”的理论。W4认为:“可以在玩的过程中学习,比方说看电视呀,出去玩呀,也可以教他,他现在也学会了几百个字,动手能力特别强,喜欢拼装玩具呀,画画呀,我也没有让他上兴趣班呀学习班呀,我觉得我自己会的就教点给他,他自己愿意怎么画就怎么画,因为我就怕这些培训班对他想象力的束缚,教给他一些模式,怎么画。这么小应该是比较自由地发展。”W4觉得在孩子小的时候,应该最关注他的个性方面,与人交往的能力,因为她觉得技能方面很容易学会。同时她还担心这种强迫性学习会让他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不要以后一提到学习,他就认为是一种很枯燥、很不愿意做的事情,这样就得不偿失。而她的学教育的这些同学妈妈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孩子的教育都比较放任,都希望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不希望他们过早地进行正规的学习。她们在一起说:“你的孩子学了什么乐器呀?”“没有。”

不过,W4并不是要放弃对孩子的教育,她说:“至于以后是不是要接触这些东西,这要看他的兴趣,他确实表现出某一方面的天赋。我发现他对绘画有兴趣,对形象呀色彩呀,还是可以培养一下。但对音乐,因为我们两个人都没有这方面的特长,家里也很少听音乐,或者是像唱歌、跳舞这样的活动,可能对他也有一些影响,也许没有开发出来,没有给他机会来表现,但是家里也没有什么乐器,我还是想哪怕当作一个玩具吧,给他买个电子琴,反正几百块钱,他有兴趣了玩一玩,没有兴趣就当作玩具敲敲算了。”

W4在教育过程中不但用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还经常对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失误”作出反思。她提到孩子交友过程中的一件事:“有一个女孩子跟我儿子一起玩,有时候就不让他跟别的人一起玩,总是缠着他,看到他跟别人一起玩就会把他拉过来,我就跟他说:‘那个婷婷怎么老是跟你在一起?老师说应该多交好朋友。’我就是希望他把交往的圈子扩大一些。但是这可能给他起了不好的作用,他现在说:‘我已经跟婷婷不是好朋友了,她老是缠着我。’很明显他已经有了变化。他可能本来并没有感到这样有什么不好,没有不满意,而我提醒了他这一点之后,他可能的确发现是这样。他说:‘我们现在已经不是好朋友了。’通过这件事情我就意识到,真的是不应该把自己的一些主观意志强加给孩子,也许他认为这样很好,没什么不好。的确也很矛盾,你就不知道你影响了他之后到底是起好作用还是坏作用,不知道你的干预对他的影响有多大,是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有时候自己也感觉想得太多了,可能本来也没什么。”

对教育的热情加上专业的教育能力,是像W4这样的家长的共同特点,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开始形成和发展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中产阶层在注重直接传输文化知识的同时,更重视孩子人格的引导,并且时刻对教育做出反思,这说明,不少的中产阶层家长已�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