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部分 (2 / 4)

对一年中周围自然景色的变化似乎没有太多的感动。

日本人显然与我们不同,每到樱花怒放在街道河岸,每当枫叶染红漫山遍野,每当焰火的礼花开放在夜空,他们都会去那些季节气息最浓的地方,用呼吸见证季节的更替,用全身心感受大自然拥抱。比如赏花,每到开花的季节,日本人就像老朋友来了一样,不去看心里就觉得该做的事情没做;如果因为机会不好错过花开时节,他们就会觉得今年挺遗憾。

日本人在生活中注重表现时令季节的风情,从衣食住到兴趣爱好到人际交往,细心的人都能感受到他们对自然四季的敏感和与风月花鸟的亲近。各家门前哪怕是一块巴掌大的地方,只要看得见泥土,住房的主人也会种上花草树木,把繁茂丰沛的四季自然景观细心地浓缩在视线以内的范围。主妇们还喜欢在室内的一角放上一个小花器,里面插上院子里或花盆中剪来的一两根绿枝或是配上一枝淡淡的小花,朴实的淡雅,毫不造作,房间里面因此而有了一份自然的柔和与芬芳。

日本人见面的问候语和会话的开场白都是关于天气好坏和表现肌肤感受气温的言词,往往这个时候,我们的表达就显得很贫乏,既是因为掌握的语言词汇不多,也是因为我们的感受不如他们那么生动、细腻。

日本人写信的格式,在开头都是一段关于季节的语句,如1月的“晚冬甚寒”,2月的“梅花含苞待放”,3月的“阳春彼岸”,4月的“野山新绿”,5月的“藤花暮春”,6月的“梅雨初夏”,7月的“蝉声严暑”,8月的“残暑新凉”,9月的“爽秋初雁”,10月的“红叶###”,11月的“深秋夜寒”,12月的“师走岁晚”。在我们来看这些都是诗人的情趣,而日本人在小学时就学习感受冷暖和春夏秋冬的表现方法。他们在生活的耳濡目染中培养了对季节的敏锐和善感,通过自然景色寄托感情成了一个十分平常的习惯。女人们写信或写留言条都会非常用心地选用和季节时令相配的信纸信封,就连贴的邮票都会用和季节协调的图案,让收信人在打开信封之前,在阅读信文的时候都能感受到季节的脚步声,欣赏写信人的情趣和品位。

日本人在饮食上特别在意“旬”的感觉,也就是食材的时令感。比如鱼鲜类有春天的鲣,夏天的鳗,秋天的牡蛎,冬天的河豚;果菜类有春天的竹笋、草莓,夏天的玉米、茄子,秋天的柿子、红薯和松菇,冬天的牛蒡和橘子。因为栽培技术和冷冻保管技术的发达,不分冬夏的食品使得超市的季节感已经淡漠,但是日本人还是习惯于“旬”的饮食习惯,主妇们还是会依照时令,让餐桌上体现出季节的特色和风味。

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即使来日本这么多年,我们还是很难像日本人那样有意识地把季节的变化融合在生活中,在日本长大的孩子们却会像日本人一样重视每一个节气应该吃的食品。到了“节分”,孩子们一边撒着黄豆,一边喊着“鬼出门,福进门”;如果柏叶糕不是男儿节那天买回家,他们会说吃的日子不对;到了夏天,他们会记住吃素面的次数,次数少了还觉得夏天的味道不足;月圆米团一定要拿到月光下吃;在12月30日,他们会在电视机前看“红白歌会”,执著地等到新年的钟声敲过,吃完过年的荞麦面才觉得踏踏实实地从“去年”过到了“今年”。

日本民族把他们对大自然的敏感和依赖反映在日常生活中,也忠实地传给了后代,甚至感化着我们这些外来文化的民族。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七夕节的祝愿

7月7日,是日本的七夕节。据说七夕是公元700年左右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七夕是牛郎织女见面的日子,这在日本也广为人知。当时人们为了祈求神灵,镇除天灾,将各种纸条连起来供奉天神。战后,人们为了从战争的灾害中振作起来,许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