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部分 (2 / 5)

则的道理讲清楚。制定规则,要把道理讲清楚,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命令孩子,更不要摆出强权嘴脸。虽然孩子年龄尚小,不一定能完全领会这些道理,但父母平和的语气和尊重他的态度,却会让他信任父母的判断,并顺从父母的要求。父母也可以尝试着与孩子通过讨论、交流等对话的方式,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孩子共同制定一些规则,这样可以使孩子有一种责任感、义务感,并自觉自愿地遵守。

⑶遵守规则要一以贯之。立下的规则,无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要遵守,比如:在家不许随地吐痰,在外边也应不许。而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明天那个样子,在家一套,外边一套。这样只会让孩子糊涂,无所适从。

⑷父母要以身作则地遵守规则。所有的规则不仅仅是立给孩子的,也是父母要严格遵守、以身作则的。例如,父母规定:吃饭时不能说话,不能躺着看书。可是父母吃饭时经常说话,也经常躺着看书。这种只要求孩子做到而父母自己却做不到的规定,很容易产生不良后果:一是父母说了却没有做到,实际上是公然的“说谎”,孩子会在其他情况下效仿;二是使孩子产生父母不公平地对待自己的想法;三是使父母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

⑸制定的规则必须合理。制定规则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不是为了控制。有些父母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近乎苛刻,制定的许多规则远远超出了孩子所能够接受的程度,有些规则甚至是成人都难以遵守的。这样做很容易产生不良后果:一是孩子某些合理的、正常的行为,由于父母不适当的规定而受到压制;二是由于不适当的规定,孩子因无法遵守而使那些规则形同虚设,会使孩子产生“有些规则可以不遵守”、“父母的话可以不听”的想法。

而更为可怕的是,有些父母制定了不合理的家庭规则,使孩子的正常行为因此而受到严重的束缚和压制。例如,有的父母规定孩子不能和陌生人说话,周末不能出去玩,即使学校组织春游也不能参加……而且,当孩子的行为与相应的规则不相符合或发生矛盾时,父母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往往不惜以牺牲孩子的合理行为为代价,甚至对孩子施以严厉的责罚。这种教育导致的直接后果是,要么使孩子成为没有了自主性、独立性的“小绵羊”,要么引发孩子的激烈对抗。

家教故事

李大钊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中国最早的*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李大钊幼年就丧失父母,孤苦伶仃,靠爷爷李如珍抚养,祖孙俩相依为命。李如珍是一个读书人,对孙子十分喜爱。虽然孙子出世时,他已60多岁了,但对孙子的管教却从不松懈。从孙子3岁起,李如珍就教他识字读书,白天教、晚上问,直到学会了才睡觉。

第六章 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18)

七八岁时,李大钊进入私塾读书,但他生性顽皮、淘气,时常逃出去玩耍。当时,他家对面有一座庙,那里经常聚集着一群不务正业之徒赌博耍钱。李如珍担心孙子染上这种坏习气,一再警告孙子不许去那里玩,但效果不是很明显。

一天中午,到了吃饭时间还不见孙子回家,爷爷在家里等得十分着急,猜想他又去看赌博了,只好亲自去寻找。果然不出所料,淘气的孙子正夹在一群小孩中,看得入迷。爷爷气坏了,但并没有发作,而是扭头回去了。

没过多久,李大钊感觉有点饿了,就偷偷摸摸地回到家中,不声不响地坐到桌旁吃饭。吃完饭,爷爷把李大钊叫到身边,严厉地问道:“你今天怎么回家这么晚啊?”

“我刚才看‘扔玩儿’去了。”李大钊诚惶诚恐地回答。

“看‘扔玩儿’是不是很热闹呀?”爷爷又问道。

“嗯,是很热闹。”李大钊小声回答。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