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路司令长官部”,率军入缅抗日,杜聿明被任命为副司令长官兼第5军军长。远征军在缅甸作战十分艰苦,但广大官兵同仇敌忾,在同古战斗、斯瓦抵抗战等战斗中,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由于中英双方在战略上存在分歧和矛盾,英国方面只想到利用中国军队为其安全撤退做掩护,不积极配合,导致失去许多战机,致使中国远征军蒙受重大损失。杜聿明对战役的失败负有一定责任,但因缅甸战场的最高指挥权掌握在英、美手中,加上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罗卓英的失职,杜聿明回国后,向蒋介石请罪,蒋介石不但未加处分,反而擢升他为第5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守总司令。 日本投降后,杜聿明被任命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负责“接收”东北。1947年7月,他离开东北,到上海养病。1948年6月,出任徐州“剿总”副司令兼第2兵团司令官。9月,辽沈战役开始,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10月15日,蒋介石调杜聿明到东北进行顽抗。11月上旬以失败撤出东北。紧接着,人民解放军又发动淮海战役,杜聿明以赴刑场的心情上战场,但最终无法挽回国民党军队必然失败的结局。1949年1月,杜聿明在河南永城县陈官庄被俘。由此结束了他的军事生涯。 1959年11月,杜聿明被宣布作为首批特赦战犯予以特赦。1961年开始,杜聿明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任文史专员,主要工作是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文字。他所写的《辽沈战役概述》、《淮海战役始末》、《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述略》等先后在《文史资料选辑》上发表。1963年5月,经过女儿杜致礼、女婿杨振宁的努力以及有关各方的协助,杜聿明的妻子曹秀清从美国回来与他团聚,使他重新有了家庭生活的幸福。1978年杜聿明当选为五届人大代表,出席了人大会议。1980年,杜聿明发表《纪念“二•;二八”寄语台友》一文,呼吁其在台湾的老同学、老同事、老朋友们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不幸在北京逝世。 (丁方晓)
第三部分伏罗希洛夫 元帅(1)
克利缅特•;叶夫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Kliment Yefremovich Voroshilov,1881—1969),苏联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历任国防人民委员、西南方向总司令、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游击运动总司令和最高统帅部代表等职。 1881年1月23日,伏罗希洛夫出生于叶卡捷琳诺斯拉夫州维尔赫涅耶镇南铁路工人家庭。1896年,伏罗希洛夫进入阿尔切斯克的尤里耶夫合金厂工作。 1898年,伏罗希洛夫在阿尔切斯克市开始从事革命活动。1903年夏到卢甘斯克工作,同年10月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5年担任卢甘斯克苏维埃主席,1906年出席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四次代表大会。1908年至1917年,在巴库、彼得堡、察里津等地从事地下工作,曾被监禁和流放。1917年参加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为武装工人和建立赤卫队做了大量工作。11月,担任彼得格勒委员,与麦尔任斯基一起从事肃反委员会的组织工作。在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伏罗希洛夫在保卫苏维埃共和国和建立红军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有“红色元帅伏罗希洛夫”之称。1918年3月,在德奥军加紧进入乌克兰之际,伏罗希洛夫组织卢甘斯克社会主义第1支队,保卫了哈尔科夫接近地。根据他的建议,迅即由各红色支队组成乌克兰第5集团军。伏罗希洛夫领导该集团军同入侵乌克兰的德国干涉军及顿河哥萨克匪军浴血奋战,并冲破敌人包围,完成向察里津的进军,与红军会合。伏罗希洛夫也正式参加红军。在著名的察里津保卫战中,伏罗希洛夫先后担任察里津军队集群司令、南方方面军副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