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4部分 (1 / 5)

但为什么它珍贵,就是因为它制作围难,一般有落经线、牵经线、套箱、弯结、嵌后轴经、拖经面、嵌前轴经、捎经面、挑交、打翻头、箸踏脚棒、扪经面、画样、配色线、摇线、修毛头十六道程序。织造技法又有结、掼、勾、戗、绕、盘梭、子母经、押样梭、押帘梭、芦菲片、笃门闩、削梭、木梳戗、包心戗、凤尾戗等。

工艺可以说是繁琐到了极点。

所以到了它技法大成时候,都用在名贵书画、皇室衣服或者大人物遗像上。象王画这样做,打个比喻,就象王画用他用五百多万买下来的黄地珐琅瓷碗盛饭吃,或者用价值两百多万的明洪武釉里红缠枝花卉纹军持烧茶喝一样。

太侈奢了。

不过事关国体,这一点也不能计较。

侈奢是侈奢了,但也很讲理。将刻丝敷于毛毯上。与毛毯联成一个整体。不是不可行的,王画自己将图案颜色搭配好,工匠与宫女们将丝织联接好,还是一幅整体工艺品毛毯。

只是刻丝的观赏价值下降,而毛毯的工艺价值上升。

还有一门好处,随着考古的发现,一开始人们以为这种工艺出现在宋朝,后来推到五代,然后不断地入前推,一直推到汉魏。其实唐朝就有了这种工艺。但不成熟,也很少见,大多数做官员的腰带或者名重书籍的封皮。

象这些挑选出来的宫女,就有几个人会一些简单的刻丝手艺。王画调教起来容易。

但王画自己任务繁重了,因为时间。首先宫女就要调教,简单的手艺不行的,刻丝工艺流程复杂,仅一方巾大小的上等作品,就包含上千种渐进色,需高级技师耗费数月的时间方可完工。技师问题不大。马上各地许多技师进宫,可将这些技师如何统一起来,不要象七姓那幅长轴画,乍似好看。可再看,明显画意不统一。反而不美。这又是一个,难度。还有宫女的手艺也得提高。

还有,缘织时,先在织机上安装好经线。经线下衬画稿或书稿。织工透过经丝,用毛笔将画样的彩色图案描绘在经丝面上,然后再分别用长约十厘米、装有各种丝线的舟形小梭依花纹图案分块御织。这个毛笔画活,王画是不可能指望织工了,必须自己完成。

这比在纸上作画难度。不知高了多少倍。而且王画本身也没有做过这样的活,也得摸索。

还没有完,一开始不能制毯。王画将图案绘好后,还耍画出原图。让这些技工们揣摩观看,同时再学”世二新技且包括现在大食常用的金银线,后来用忱在毛,还有他前世用干燥草、干燥花制成箔纸,再切割成细条织在面料里。使其画面更加贴近自然一些好的技巧。

可以说王画制作了这三件毛毯。有可能集后来毛毯与玄丝的所有大成。

不但宫女,连闻讯前来的上官小婉与一群公主郡主们,也听得目瞪口呆。没听过,连想都没有想过。有的好丝绣的主儿。还拿笔记下来。回去后自己揣摩。

但让王画满足的是,人手与材料不愁,只要自己开口就是。如果什么活都让他亲手做的话,嗯,也不要三个月,三年也未必会完成。

王画一边讲解,一边比划。还不时用笔采用速写手法,画图让她们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然后就是机器,制毯的仿机,也要改进,这一点可以参考一下李显皇庄里的一些织机。经过匠人不断地改进,现在虽然赶不上黄道婆的那种。但相差也不会太远。可以用来借鉴一下。还有一种机器,缘丝机,是一台木机,几十个,装有各色纬线的竹形小梭子和一把竹制的拨子。织造时,艺人坐在木机前,按预先设计勾绘在经面上的图案,不停地换着梭子来回穿梭织纬,然后用拨子把纬线排紧。原理简单,制造并不困难,可因为落后,织造一幅作品,往往需要换数以万计的梭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