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部分 (1 / 5)

的匈奴(呵呵,应该是蒙古)少年。

骑在马上奔驰了一会,我突然想起来自己不可太招摇,泄露了汉军的踪迹,于是正欲拨马往回走,忽然前方有个木屋里传来一阵悠扬的胡琴声,有个苍老的女声在引亢高歌,

哉,白茫茫外海之滨啊

鸣叫着飞来时多么美妙

哎-

呼哉

哉,我那可爱的七只雏雁啊

但愿它们能飞到温暖的地方

哎-

呼哉

哉,秋的凉风己来临

草木调谢失却容颜

哎-

呼哉

哉,我那可怜可爱的七只宝贝

想必已飞到了温暖的地方

哎-

呼哉

哉,年迈苍老我呵

只能在此地徘徊

哎-

哉,不是我自己愿意变老啊

实在是这时光无止境的循环

哎-

呼哉

不知为何,这老妇人是用字正腔圆的长安口音唱长调的,所以我能听得懂,

我翻身下马,很是惊疑,这种偏僻的地方,怎么会?

胡琴声暗哑苍凉,歌声悲仓惆怅中又带着丝丝希望。老人在那翻来覆去地唱,我慢慢听明白了,这是一首歌唱人生老年悲情的古老的哲理长调。歌中以老雁对七只雏雁的担忧、企盼、祈福等复杂的心情,表达了老者对儿女的深情厚爱。这是一只已不能迁徙的雁。因年迈体衰,再也无法充当领头雁飞抵故乡了。极不情愿的在中途停留下来。在徘徊中真切的感受到生命的即将还归原本。但,他没有惆怅,或者说是忘掉了忧愁。她关注的是那远走高飞的七只雏雁。

我站在胡杨树下,受到了歌声的感染,不知不觉中潸然泪下,我,想起了母亲。

正在唏嘘间,歌声断了,接着琴声也断了,我听到一个非常清脆的少年的声音在问:“奶奶,

您不唱了吗?”

“且鞮候,外面有贵客到了。”

我楞了一下,正欲转身离去,门开了,一个老婆婆颤巍巍地站在门口。

她五官精致但是满脸沧桑,花白的头发束着一根粗大的发辫垂在身后,但是身上穿着一件不常见的匈奴锦袍,锦袍上缀饰着一些颜色艳丽的鸟的羽毛。

她微笑着对我张望着,气质尊贵而慈祥。一个锦衣少年紧随其后探出头,容貌秀丽无比。

我深施一礼,“小女路过贵地,听到歌声,情难自已,多有叨扰。”

她二人含笑回礼,请我进去。

木屋外面看似简朴,里面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装饰的很华丽,,丝被裘皮看上去都很新很贵重,看来这不是一个普通的百姓人家。

婆婆很好客,少年也殷勤,端来很多食物,饼馕茶奶,应有尽有。“姑娘可是汉家女子,为何远道来此荒僻之地?”婆婆善意问我。

一时之间,我也不知如何作答,只好含糊道,“我随丈夫经商至此,路上听闻婆婆歌声,不由心生感慨,想起我那家中的老母亲。”

正文 16

婆婆怎么会我们汉人语言?”

“我本来就是个汉人啊!”她简单一带而过,礼貌上我觉得不宜多问。

婆婆笑道,“喜欢这曲子我传授你吧!”她让那少年开始拉琴,她又开始唱了起来,我跟在后面轻轻地和。跟了两三遍,我亦大概唱出个轮廓了,“这本是这边的民歌,用本地语言唱效果更好。”接着她又换了方言唱,真是万转千回,荡气回肠。我跟在后面咿咿哑哑

唱了十几遍,才大概唱出长调里应有的呼麦的哨音,然后她又教了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