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风云人物的结局(三)
其三,景延广和桑维翰。景延广在第一次晋辽战争后即失去了兵权,自视极高的景延广觉得自己大材小用,郁郁不得志,干脆就纵情酒色,自我放纵。由于接连内战加外战,当时后晋朝国库空虚,朝廷要求各地方官想方设法加大税费征收力度,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根据上面下达的指标,景延广所辖地区按规定应当上交国库二十万串钱,这原本是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景延广却极有能耐,一下子就弄到三十七万串,由于搞钱的速度太快,连他的部下都看不过去了,劝说道:您位兼将相,富贵已极,现在国家财政困难,才向老百姓征敛,您又怎能乘机弄钱,将来会连累子孙的呀!景延广听后也觉得有点过份,这才止住。
第三次晋辽战争后晋落败,新科降将张彦泽率军占领大梁后,耶律德光命他一定要捉到大话王景延广,景延广知道逃无可逃,坐等契丹人将他抓去见耶律德光。耶律德光一见面就骂他道:辽晋两国失和,都是你干的好事!你宣称的那十万横磨剑,倒是拿出来啊!景延广无话可说,把脸埋进地里请死。但耶律德光并未杀他,而是下令把他押送到辽国去。几天后,还没等到动身,景延广就在关押的地方自扼而死,也就是自己把自己掐死,这是一种流行于当时的奇特自杀方法,无法想象究竟是如何做到的,估计现在也已失传。
景延广的豪言壮语曾让石重贵听得热血沸腾,但当时的后晋并没有与这等豪言相匹配的军力和国力,景延广本人在说完大话后也拿不出具体的抗辽办法,上了战场只会死守,石重贵后来也看出景延广不可靠,不敢再让他主政和带兵。景延广的大话让后晋选择了最错误的时机与强邻决战,代价就是国破人亡,他本人最终选择了自杀,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倒是表现出了一些骨气。
桑维翰是石敬瑭的老亲信,当初石敬瑭下定决心造反,主要的推动者就是桑维翰和刘知远一文一武两人,在与辽国的关系上,桑维翰始终是最坚定的主和派,曾多次代表石敬瑭负责与辽国的双边会谈,耶律德光也曾对桑维翰的才能表示赞赏,要求石敬瑭重用他。但石重贵即位后,重用景延广,与辽国交恶,桑维翰极力反对,石重贵却听不进去。第一次晋辽战争后,景延广失势,桑维翰被请出山主持朝政,他主政期间,勤劳用心,对多如牛毛的军政事务速判速裁,效率奇高。有来请示的人怀疑他草率办事,但事后将他的决策反复研究,却无法想出更好的替代办法。然而桑维翰能力虽强,心眼却太小,凡人对他有一饭之恩必要报答,有睚眦之恨也必要报仇,因此当权后得罪了不少人,大家都去皇帝那告他,一来二去,石重贵也开始疏远他。
到了辽国第三次入侵,后晋皇帝石重贵出降,后晋灭亡。大家都劝桑维翰逃跑,桑维翰却表示:我是国家大臣,现在国事至此,又怎么能独自逃生呢?就是不肯走。但此时耶律德光尚未进大梁城,大梁的临时最高行政长官是张彦泽。由于暂时处在权力真空期,张彦泽的贪婪本性大发作,在城内大肆搜刮财物,原后晋的朝中大臣是其重点搜刮对象,桑维翰始终担任朝中要职,张彦泽早就盯上他的财产了。桑维翰为人威严,以前张彦泽见到他的时候,就算在冬天也会流汗。但此时正是张彦泽得势的日子,他带兵冲进了桑家,大喊道:桑维翰何在?桑维翰正襟危坐在家里,厉声斥责他道:我身为晋国大臣,这次自然会以死殉国,你怎敢无礼!张彦泽吓得两腿打战,不能仰视,只好退了出去。但他虽然不敢再去见桑维翰,却命人将桑维翰关进了监狱,当天夜里,他又授意下属用布帛勒住桑维翰的脖子,绞死了他。桑维翰死后,张彦泽向耶律德光报告道:桑维翰已自缢身亡。耶律德光爱惜桑维翰的人才难得,叹息道:我又不想杀桑维翰,他又何必要自杀。于是就命人将尸体还给桑家好生安葬。桑维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