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包进行再次地封装和发送。
网络接口层与OSI参考模型中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相对应。网络接口层是TCP/IP与各种LAN或WAN的接口。
网络接口层在发送端将上层的IP数据报封装成帧后发送到网络上;数据帧通过网络到达接收端时,该结点的网络接口层对数据帧拆封,并检查帧中包含的MAC地址。如果该地址就是本机的MAC地址或者是广播地址,则上传到网络层,否则丢弃该帧。
当使用串行线路连接主机与网络,或连接网络与网络时,例如,主机通过Modem和电话线接入Inter。则需要在网络接口层运行SLIP或PPP协议。
SLIP(Serial_Line_Inter_Protocol)协议提供了一种在串行通信线路上封装IP数据报的简单方法,使用户通过电话线和Modem能方便地接入TCP/IP网络。
PPP(Point_to_Point_Protocol)协议是一种有效的点到点通信协议,解决了SLIP存在的上述问题,即可以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如IP、IPX等),支持动态分配的IP地址;并且PPP帧中设置了校验字段,因而PPP在网络接口层上具有差错检验能力。
数据链路层是负责接收IP数据包并通过网络发送,或者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抽出IP数据包,交给IP层。
ARP是正向地址解析协议,通过已知的IP,寻找对应主机的MAC地址。
RARP是反向地址解析协议,通过MAC地址确定IP地址。比如无盘工作站还有DHCP服务。
常见的接口层协议有:
Ether8023、Token_Ring8025、X25、Frame_relay、HDLC、PPP、ATM等。
网络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第三层,介于运输层和数据链路层之间。它在数据链路层提供的两个相邻端点之间的数据帧的传送功能上,进一步管理网络中的数据通信,将数据设法从源端经过若干个中间节点传送到目的端,从而向运输层提供最基本的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
主要内容有:虚电路分组交换和数据报分组交换、路由选择算法、阻塞控制方法、X。25协议、综合业务数据网(ISDN)、异步传输模式(ATM)及网际互连原理与实现。
网络层的目的是实现两个端系统之间的数据透明传送,具体功能包括寻址和路由选择、连接的建立、保持和终止等。它提供的服务使传输层不需要了解网络中的数据传输和交换技术。
网络层关系到通信子网的运行控制。体现了网络应用环境中资源子网访问通信子网的方式。网络层从物理上来讲一般分布地域宽广,从逻辑上来讲功能复杂。因此是OSI模型中面向数据通信的下三层(也即通信子网)中最为复杂也最关键的一层。
网络层负责相邻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其功能包括三方面。
第一,处理来自传输层的分组发送请求,收到请求后,将分组装入IP数据报,填充报头,选择去往信宿机的路径,然后将数据报发往适当的网络接口。
第二,处理输入数据报:首先检查其合法性,然后进行寻径……假如该数据报已到达信宿机,则去掉报头,将剩下部分交给适当的传输协议;假如该数据报尚未到达信宿,则转发该数据报。
第三,处理路径、流控、拥塞等问题。
网络层包括:IP(Inter_Protocol)协议、ICMP(Inter_Control_Message_Protocol)
控制报文协议、ARP(Address_Resolution_Pro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