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宋朝都城> 第9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部分 (4 / 4)

包公,一个是真的,也就是史书上记载的真人,他姓包,名拯,字希仁,安徽合肥人。生存年代是公元999到1062年,是北宋出名的清官,是当时及后世老百姓十分爱戴的人物,一生经历斑斑可考,对于这个真包公,我在下面就直称之为包拯。另一个是假的。那就是真包公在一千年来的流传中,被逐渐夸大,逐渐神化,最后成为一位半人半神的非凡人物,正义之神。从一般事物来说,真的都比假的好,假的有作伪、冒充的含义。但是我们所说的“真假包公”并不是这样,假的不比真的差,真的假的,各有千秋,真包公是历史人物,了解真包公的事迹可以鉴古知今,古为今用。假包公是艺术形象,他既有历史的真实,又有艺术的加工,在流传中,老百姓把自己许多美好的愿望都加到他的身上,他的色彩比真包公更明亮,他的形象比真包公更高大。对于这个假包公,我们不说他的大名,而是使用民间对他的尊称——包公。

那就让我们来看看真包公的历史吧!

包拯28岁进士及第,取得了当国家命官的资格,不算很早,也不算很迟,如果是急于做官的人,一定希望早日分配,立刻走马上任。他却因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决心在家照顾父母。直到父母去世,守丧期满,才肯外出做官,这一耽搁,将近10年。这就说明他很重亲情。不过,现代人不可能学他,如果你有官不当,要陪父母,人家不说你神经病才怪!你的父母也不答应。赵祯在物色清官之时,一定会注意到他的这段经历。别人大都热衷于求官,他为侍奉父母,居然有官不做,拖延如此之久。这样的人绝不会是贪官。。 最好的txt下载网

君子满朝的仁宗时代(5)

他的大儿子包繶很年轻就病死了,大儿媳崔氏19岁嫁到包家,21岁就当了寡妇。包拯很可怜她,劝她改嫁,崔氏要抚养幼子,不愿改嫁。可是非常不幸,过了4年,幼子又病亡。包拯夫妇不仅自己劝崔氏改嫁,而且动员亲家母吕氏(崔氏之母)也来相劝。吕氏劝崔氏说:“丈夫死了,你守着孩子,现在孩子又不在了,你还守什么呢?”崔氏却坚决地说:“谢谢妈妈的好意,现在公婆已老,家里只有一个幼弟,我怎么能舍他们而去!”包拯只有两个儿子,包繶早死,正因为崔氏尽心竭力把幼弟包绶抚养成人,以后包家子孙兴旺,现在已经传了30代了。

对于崔氏不嫁这件事,我们应该做出公平的评论。如果包家为了维护家族的面子,不许她改嫁,阻挠她改嫁,那当然不对,当时包拯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同情、可怜自己的儿媳妇,一再劝她改嫁,足以说明他为人处事很富人情味。从崔氏这一方面来说,她有改嫁的自由。如果她崇拜公公,怀念丈夫,自觉自愿地为了这个充满亲情的家庭付出牺牲,做出贡献,这不仅没有任何不对,而且是应当受到尊敬的高尚行为。

包拯的墓志与家谱都在,我们不难从中查明他家的世系。这样一查,就能说明包拯劝媳妇改嫁与媳妇崔氏抚育幼弟成才都确有其事,并非传说。金兵入侵,宋廷南迁,包家的后裔迁到浙江。宁波天一阁现在藏有一本《镇海横河堰包氏宗谱》,“世界船王”包玉刚是包拯的第29代孙,就是从这部宗谱里查出来的。

包拯在家侍奉父母。直到父母都已去世,他才到扬州天长县去当了一任知县。任满后升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州。在端州任上大约三年,做了不少实事。例如治理西江水患、凿井、办学等等。特别是在整顿司法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经他整顿之后,衙门里没有积压的案子,监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