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汉魏文魁 优书> 第437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7部分 (1 / 4)

ps: 前几章犯了一个大错误:是复应该比是雪大一岁,他是哥哥,是雪是他妹妹而非姐姐……也不知道怎么脑袋就乱了……已修,请读者朋友们原谅。

第十五章、君不宜择

对于荀攸所言“三不可立”,是勋提出了反论,他说我也同样不敢说谁可,可是对于谁不可,却有相异的见解:“‘嫡子在庶不可立’,关乎礼法,臣不敢妄议也。然‘儿辈在孙不可立’则未必然,昔汉昭帝薨,儿辈俱在,霍光先废昌邑,乃立宣帝——宣帝,武帝戾太子之孙也,于昭帝亦孙辈,然终能绍继其统,成‘昭宣之治’……

“三云‘冠者在稚不可立’,宣帝岂非稚儿耶?又非嫡子,武帝悍然而立之,汉亦因此复兴也。”所以说荀攸的后两个“不可立”,都能找出反证来,结果都还不错。

曹操闻言,沉吟不语。曹德却当即反驳道:“宏辅此言无理。昭宣圣君,乃能改武帝之政,与民休息,终成大业,非可以常理目之也……”这立孙、立稚,结果还挺不错,只是偶然事件而已,不能够作为后世的殷鉴啊。

况且——“昭帝天性聪敏,十四岁即能破刘旦之谋,若其不然,霍光必毙,汉乃乱矣,何得‘昭宣之治’?”

是勋说小孩子确实大多不懂事儿,可是成年人也未必就一定懂事儿啊:“去疾以为,昭、宣有霍光辅之,乃可更武帝之政,以成大业。然殷有箕子、比干,吴有伍胥,赵有李牧,其君得非冠者耶?而皆不能用善,乃致国亡也。”

曹操插嘴说我还是不明白宏辅你究竟所言何意,是说“君必有德,择贤而立”呢,还是想说必须善择辅政大臣,做幼主的靠山呢?是勋摇摇头,说都不是——

“臣之意。嫡庶合乎礼法,不可动摇,摇则秩序乱,人心丧。然儿孙、长幼则无足论,贤与不肖亦难遽断也。至于辅臣,有霍光斯有桑弘羊。有上官桀,弘羊等非欲谋权势,以害光也,为其克绍武帝之政,不愿与民休息耳……”

桑弘羊跟霍光争权,并不仅仅出于对权力的贪欲,关键他的执政理念还是汉武帝盛年那一套,跟秉持武帝晚年与民休养生息政策的霍光完全背道而驰,所以两派之间才会起矛盾。进而闹出政变的大篓子来——“辅臣唯一,恐其擅权;辅臣众而不和,亦或生乱。此人君当善择其辅也,然非臣今之所欲论也。”

那么我对于继承人一事,究竟有什么想法呢?“臣尝读史,感国似瓶,瓶者,口大腹深而颈小。其因而每常折者,颈也。如一世恢弘创业。人莫敢叛,二世或无德、或无才、或无威,或易为人所惑,乱斯萌矣。殷有太甲,伊尹放之;周有成王,管、蔡叛之;秦至二世。天下分崩;汉当惠帝,诸吕几篡。若得平之,国祚至数百年,若不能平,如秦即亡也。”

是勋所说的。就是后世所谓的“二世瓶颈”问题。那么这一问题究竟是因何而产生,又该如何禳避呢?他解释说:“国之二世君,诚不如开创者也,然得无贤者耶,得无明者耶?而必生乱,何耶?为制度不完也。时移事易,制度更变,初则糙芜,久而稳固,由糙至稳,其乱生矣。是故臣自陛下为魏公时,即孜孜以完善制度,正此意也……”

拐个弯子表一下自家的功劳,继而又说了:“以谁为嗣,陛下家事,为人臣者不当妄言;用何制度,此国事也,臣必竭诚驽钝,为陛下谋之。”

我作为魏之重臣,当然应该在制度建设方面竭尽全力,但至于你究竟把帝位传承给谁,我就不好多说什么啦——只要别太离谱,我等还是三缄其口为好。

曹德闻言,连连点头:“宏辅所言是也。”所以我也不明确表态支持谁,皇帝您自己瞧着办吧。

曹操多少有点儿哭笑不得,便即质问:“若朕所择,卿等皆肯竭诚效命否?”不管我最终把帝位传承给哪个儿子,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