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部分 (2 / 4)

六儒论》、《讥俗节义》、《养性》、《政务》等,但流传至今的只有《论衡》一书了。现存《论衡》有85篇(《招致篇》存目佚文),与《后汉书·王充传》的说法吻合。但王充在《自纪篇》中却说“吾书百篇”,“吾书亦才出百”,可能《论衡》原有百篇以上到范晔写《后汉书》时仅可见到85篇了。王充死后,《论衡》最初由蔡邕、王朗二人传世,以后辗转流传,篇目有所佚失是完全有可能的。《论衡》见于著录较晚,《隋书·经籍志·杂家》著录“《论衡》,二十九卷”,《旧唐书·经籍志·杂家》著录“《论衡》,三十卷”。二者相差一卷,可能是从二十九卷中分出《自纪篇》单为一卷的缘故。自此以后,见于著录的《论衡》多为三十卷。《论衡》在宋代以前无定本。北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进士杨文昌用当时流行的俗本二十七卷与史馆本三十卷对校,“改正涂注一万一千二百五十七字”作序刊印,称为善本。百余年后,南宋孝宗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会稽太守洪适又据杨刻本复加校订重刻。这两种宋版《论衡》目前仅存残卷。

现在收藏于北京图书馆的宋本《论衡》,经元、明两代不断修补,是今存最早刊印的全本。另有《新刊王充论衡》十五卷本八册(旧称“元小字本”),是明朝初年坊间据宋乾道三年本刻印的,这两种刻本均未流行于世。流行较广的是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吴郡苏献可刻印的“通津草堂”本《论衡》(《累害篇》缺一页四百字)。以后的版本很多,都是根据这个本子刻印的,只是有些刻本据宋本补足了缺页。关于《论衡》的版本卷帙情况,参阅本书附编三《<论衡>版本卷帙著录》便可以有较为详细的了解。

历代对王充及其《论衡》的评价,见仁见智,褒贬不一,或毁誉参半。

如谢夷吾称王充的天才,“虽前世孟轲、孙卿,近汉杨雄、司马迁,不能过也。”把王充抬得够高的了。抱朴子则认为,“若所著文,时有小疵,犹邓林之枯枝,若沧海之流芥,未易贬也已。”而蔡邕、王朗则视“论衡”为“异书”,不肯轻易示人。刘熙载对王充大加赞颂,说“王充《论衡》独抒己见,思力绝人。”章太炎也盛称此书,谓其“正虚妄,审向背,怀疑之论,分析百端,有所发敗��槐苌鲜ィ�旱靡蝗搜桑�阋哉癯埽�劣诮褚嘞视心艽��咭病!彼锶撕驮虺圃蕖捌湓吨�渴叮��畈┭牛�院阂岳矗�粗�幸病!闭啪湃缭蛉衔�啊堵酆狻酚每凸鄣难酃猓��朗肥拢�薇偃肜铮�滴�泄�惺��髌罚�┫悠渲卸嗨鏊榇Α!北嶂�呷绺咚扑镌蛟啤岸�湮南辏�暝蚶褚迥�芤嚕欢�蔷��芩喽�ǎ�赣谖咔以印保�还�且槐尽疤钢�敝�椤B滥瞎�凇短馔醭洌悸酆猓竞蟆吩蛩担骸胺蚴涡”缫跃�祝�渲���蜓约茸圆蛔愣嗟溃�咴蛞杂�来���酥�Γ�蚊�缰�俊被普鹪蛉衔�堵酆狻贰胺步苑⒂谝荒钪�狗撸�什蛔灾�淝嶂厥�饺绱恕!焙��朐蛑冈鹜醭洹疤仄淦�棺允牵�叛圆宦祝�圆涣粜模�鲜ゴ笙停�淘谮�狻V劣凇段士住贰ⅰ洞堂稀返绕���傩爸�Γ�蛔阋允昶浜嵋橹�镆印!薄肚斩ㄋ目馊�樽苣俊吩蛉衔�捌溲远嗉ぃ�洞堂稀贰ⅰ段士住范���劣诜芷浔识耍�杂胧ハ拖嘣��晌秸R矣”,同时又指出,“儒者颇病其芜杂,然终不能废”,“所以攻之者众,而好之者终不绝”。乾隆皇帝读了《论衡》之后,认为它“背经离道”,“非圣无法”,但又“喜其识博而言辩,”认为可以“效其博辩,取其轶才”。而谭宗浚则指出《论衡》有“论人之失”、“论事之失”、“论理之失”和“论物之失”。直到近几十年,才对王充的《论衡》有了较为客观的认识和系统的研究,尽管在对《论衡》的研究中还有不少分岐,有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但这部著作正日渐显现出其思想异彩则是确定无疑的。

王充学识渊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