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0部分 (1 / 5)

的大事,所以直接穿过庭院一步跨上一级台阶,为防止祸乱而直接谏阻。不阐明死人无知的道理,而标榜丘墓一定会被盗的阻谏,即使尽到像比干那样的忠诚,人们也必定不会相信的。为什么呢?

【原文】

67·7诸侯财多不忧贫,威强不惧抽。死人之议,狐疑未定;孝子之计,从其重者。如明死人无知,厚葬无益,论定议立,较著可闻,则玙�е�癫恍校�锻ブ�刹环⒁印=癫幻髌渌刀�科溱桑�烁强鬃铀�圆荒芰⑵浣獭?鬃臃遣幻魉郎��担�湟獠环直鹫撸�嗦郊种�镏敢病�

【注释】

其:指葬礼。

说:主张。指死人无知,厚葬无益的主张。

陆贾之语:指上文提到的陆贾对人死有知无知“不肯明处”的议论。指:通“旨”。意旨。

【译文】

诸侯因为财产多就不怕厚葬把自己搞穷,因为权势大也不怕人家来掘墓。由于对死人有知还是无知的议论还有怀疑拿不定主意,所以孝子的想法总是倾向于厚葬。如果阐明死人无知,厚葬没有好处,主张观点确定下来,明明白白地让大家都知道,那么用玙�ё伴绲睦窠诰筒换崾敌校�苯哟┕�ピ喝プ柃傻氖戮筒换岱⑸�恕O衷诓徊�髦髡哦��θプ柃桑�獯蟾啪褪强鬃硬荒艽�ニ�慕袒�脑�蛄恕?鬃硬皇遣幻靼姿廊擞兄�拗�恼媸登榭觯����怨室獠唤睬宄�怂牢拗��簿秃�新郊忠槁鄣哪侵忠庵肌�

【原文】

67·8夫言死无知,则臣子倍其君父。故曰:“丧祭礼废,则臣子恩泊。臣子恩泊,则倍死亡先。倍死亡先,则不孝狱多。”圣人惧开不孝之源,故不明死无知之实。异道不相连,事生厚,化自生,虽事死泊,何损于化?使死者有知,倍之非也;如无所知,倍之何损?明其无知,未必有倍死之害;不明无知,成事已有贼生之费。

【注释】

倍:通“背”。违背。

泊:通“薄”。淡薄。

亡:通“忘”。先:先人,祖考。

引文参见《礼记·经解》。《大戴礼记·礼察》、《韩诗外传》三,亦见此文。

【译文】

讲到人死无知,那么臣、子就会违背君、父。所以说:“丧祭的礼节荒废,就使臣、子的恩情淡薄。臣、子的恩情淡薄,那就会背弃死人忘记祖先。背弃死人忘记祖先,犯不孝之罪的人就会多起来。”圣人怕开不孝之罪的源头,所以有意不阐明死人无知的真实情况。活人与死人的道理互不相关,对活着的人奉养优厚,好的风俗自然会形成,即使对死去的人事奉淡薄些,对于风俗教化有什么损害呢?假如死人是有知的,违背他的心愿就不对;假如死人什么也不知道,违背他又有什么损害呢?阐明死人无知,不一定有违背死人的祸害;不阐明死人无知,事实上已经存在着损害活人的浪费现象

【原文】

67·9孝子之养亲病也,未死之时,求卜迎医,冀祸消、药有益也。既死之后,虽审如巫咸,良如扁鹊,终不复生。何则?知死气绝,终无补益。治死无益,厚葬何差乎?倍死恐伤化,绝卜拒医,独不伤义乎?亲之生也,坐之高堂之上;其死也,葬之黄泉之下。黄泉之下,非人所居,然而葬之不疑者,以死绝异处,不可同也。如当亦如生存,恐人倍之,宜葬于宅,与生同也。

【注释】

巫咸:参见66·2注。

扁鹊:参见3·4注(13)。

生:据递修本应作“使”。使:用。

黄泉:地下深处。指人死后所在的地方,迷信的人指阴间。

【译文】

孝子伺侍父母的病,父母还没有死的时候,求人算卦请医生治疗,希望灾祸消除、医药有效。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