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部分 (3 / 5)

面还有许多仗要打,我还需要你去拔城夺地呐!好好干,我亏待不了你!”

王翦心中感动……多好的领导啊!这么体恤下属,我就是死了也心甘!

王翦的眼里冒出了泪花,始皇轻轻的为他擦去,勉励地拍拍他的后背:“去吧!去为朕夺取那一片大好河山!”

王翦意气风发的走出了始皇的豪华军帐,他知道,有一双眼睛一直在注视自己的后背。

公元前229年,王翦率领四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他已不再是那个风尘仆仆的少年,他的身后有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死亡军团,他已经成为大秦最重要的将领!

时间的流逝可以带走一些东西,也可以带来一些东西。

赵国听说秦国派王翦来袭,立刻点兵点将,召集了旗鼓相当的大军迎敌。

赵国的大将是赫赫有名的李牧。

那时候,王翦的名气远远低于李牧,李牧成名很早,当王翦还在家乡做俯卧撑的时候,李牧就已经名满天下了。

王翦将面对他最大也最聪敏的敌人。

李牧果然不是浪得虚名,面对来势汹汹的王翦,他敢打敢拼,几仗下来,双方互有胜负,谁也奈何不了谁。

战场态势陷入了僵持。

秦军善远攻,善快攻,善奔袭,就是不善防守和持久战。

现在怎么办?王翦漆黑的头发都快被他揪光了。

王翦通过和李牧的几次对战就已深刻的了解到,李牧是自己绝无仅有的劲敌,老李不死,秦军胜算不多!

就在王翦抓耳挠腮想了半个钟头以后,他的脸上不由得浮起了一丝奸笑:“嘿嘿!我为什么非要和他硬打?硬的不行,咱不会来软的?软刀子不也照样杀人?”

他想到了一个计谋。

这个计谋就叫反间计。

这个计谋往往会令人仰天长叹,恨不得把发明这个计谋的人凌迟处死。

因为中了这个奸计的人往往比窦娥死的还冤,而且还没地方说理去,不但身败,更会名裂。

第七章 横空出世(下)

因为李牧是战国时代为数不多的值得人们敬佩的将领之一,而且他还是当时六国中唯一可以和秦军一决高下的人,所以我在这里把他写多一些,这也是表达我对他的敬仰之情。

李牧(?—前229年),战国时期赵国人,汉族,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官至赵国相,大将军衔,受封赵国武安君。李牧的生平活动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一段是在朝中参与政治军事活动,以抵御秦国为主。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在长期抗击匈奴的斗争中,李牧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屡立功勋,而且他爱兵如子,密切官兵关系,他常常杀牛宰羊犒赏士兵,分钱分物真忙,厚遇士卒,体恤下属(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封建时代也讲以人为本!)全军战士由于得到厚遇,士气高昂,人人奋勇争先,愿为国家出力效劳。

后来他来到雁门关,故意示弱于敌,引诱敌人,让匈奴单于轻敌冒进,而他则准备了射手十万,精兵五万等着傻乎乎的单于来攻。等敌人来了,他就扼住了敌人命运的喉咙,一口气展开了对十万匈奴士兵的屠杀,十万匈奴骑兵全军覆没,匈奴单于仅带了少量亲随仓皇逃窜。

农耕民族在与游牧民族的争斗中,过去由于机动力劣势,一直处于被动地位,李牧指挥的此次会战使机动性较差的赵军在围歼战中得以发挥自身车战、步战的优势,是先秦战争史中以步兵为主的联合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对后世以步制骑的战术有着启发作用。在我看来,李牧的军事才能远胜于后世的汉飞将军李广。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