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里跟纳粹较量,强人斯大林不是在如此的劣势中与希特勒扳手对抗;可苏联的国土在拿破仑大军之后又一次被希特勒长驱直入,英国不得不在敦克尔刻大撤退,一九四○年的法国也算是一个大国,可它却在六周之内就被德国征服了,贝当政府的巴黎投降了,中国人还在战斗;昔日被称为“法兰西救星”的贝当元帅在为自己的祖国——法国掘墓撒土时,中国的精神堡垒依然屹立。
铁马几曾入梦(8)
此时在世界面前重塑的中国,是一个英勇顽强的国度。珍珠港事件前,中国毫无外援,单独作战,且东南膏腴之地尽失,国际通道悉数被切断,最后一条对滇缅公路因英国被迫实行封锁,我方物质更感枯竭。军中往往一套士兵装备,分配给三人使用,分得棉大衣者,无棉上衣与棉裤,穿得棉上衣者,无棉大衣与棉裤,其艰苦情形,殊非今人所能想象……就在胜利看来如此毫无希望的情况下苦撑不倒,浴血苦战八年,在这八年里,虽有日本军阀政客不断的诱降,虽有国际数次的调停,中国打掉牙往肚里吞,中国人在武器抗战之外,还有气节,中国人没有做过投降的打算。汪精卫等人的丑剧一上场,即为大多数国民所不耻。中国可以倒下却不能屈膝,中国可以战败却不会言降。
从一九三一年到一九四五年,坚持了整整十五年,与仅仅抵抗德国六个星期便崩溃的法国和一直从美国得到大量援助的英国相比,中国军队的抵抗乃是一个决心和自立的奇迹。
战争是一个张开血口的绞肉机器,我在《李宗仁*》里读出了作为一个指挥者的锥心之痛,在军队素质上,抗战伊始,日军将官的年龄一般在四十五岁以上,国民党军队的将官年龄则多在四十五岁以下,有的只有三十多岁。“日本陆军训练之精,和战斗力之强,可说举世罕有其匹。用兵行阵时,上至将官,下至士卒,俱按战术战斗原则作战,一丝不乱,令敌人不易有隙可乘。日本高级将领之中虽乏出色战略家,但是在基本原则上,绝少发生重大错误。日本将官,一般都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其行事皆能脚踏实地,一丝不苟,令人生敬生畏。战争的胜利是无数的尸骨堆出的,我想到艾森豪威尔在诺曼底登陆前的踌躇不安。
他记得年轻时第一次到欧洲,能亲手触摸到自己心爱国家的根,他是那样地激动和喜悦,他希望以后所有的美国人都有这样的机会。如今数十万美军有机会了,还有英军、加拿大军,以及为返回家乡而奋力战斗的欧洲盟军,可这种造访方式——诺曼底登陆却不是他所想要的。他在给妻子的一封信中说:“把这么多年轻的士兵送去对抗希特勒的大西洋长城,让我感到心疼……”但他又十分清楚,若非此刻由他们洒下热血,盟军日后要付出的血账将会更大。
一次,艾森豪威尔对自己的参谋长说:讲到权力,压力大的不是重大决策。在晚餐桌上有喝一杯开胃酒的时间,就可以决定打还是不打。枝微末节才困难。赌上百万人的性命很容易,难的是看到它对一个人的伤害有多大。你要是无法弄清这点,那么,你将失去人性。
为此,诺曼底登陆作战方案——从时间、地点、海浪、风速、月色、沙滩能否承重坦克,一直到误导德军、后勤保障、情报管制以及当地游击队配合……研究了又研究,核实了又核实,并几经修改、推迟,最终定于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凌晨实施。
命令一下,艾森豪威尔深感自己只是看客了,前线的将士们才是决定胜负的人。
在登机前十分钟,他赶来为伞兵送行。他心里明白,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