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部分 (3 / 5)

左右吧。

周玲:救了一个星期左右?

赵海清:对。……我们那儿有高山村嘛,当时受灾路全断了,走出来都要七八个小时。当时地震发生有的人还跑到山顶上去了……十六七号就救高山村的老年人。我们陈家坝最后一个救出来的人,是七天以后。

周玲:七天以后?

赵海清:你知道救一个老年人要花多少精力吗?来回十多个小时,部队派出二十多个人,背一个人。没有路,很危险。不断有余震,不断有塌方!

周玲:那一共救了多少人?

赵海清:一共救了……两三百人吧。

周玲:两三百人都是老人?

赵海清:老人居多。我跟你讲,我们这次陈家坝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越老的、年纪越大的、地震前残疾的,越没受伤!(笑声)这真的很怪的。他们生命力很顽强的。……当时救援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完全以县来划分。当时都……有点乱,上下都有点乱。

周玲:救援结束以后,你们对在外面的老百姓是怎么管理的?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赵海清访谈录(13)

赵海清:最初的管理是被动的。基本上还是以村、社为单位。我们派了一些干部到临时安置点。我们非常感谢江油市政府和人民,包括绵阳的,他们对(受灾群众)很关心。

周玲:老百姓什么时候开始往回走的?

赵海清:陆陆续续往回走吧,大概……20号以后。

周玲:那什么时候这些人都到齐了呢,就是您说那一平方公里住了一万人的时候?

赵海清:六月初吧。

周玲:那这个时候您怎么管理呢?

赵海清:怎么管理?以村社为单位嘛。

周玲:那卫生防疫这些问题您怎么去解决呀?

赵海清:我们增加了一些措施。最开始是挖一些坑,然后就修建厕所,指定垃圾堆放点。搭建帐篷,以各村为单位,我们都有组织机构的。我们的党员干部,旗帜是树起来的、牌子是亮出来的,服务是建起来的。各种组织措施都全部建立起来了。

周玲:那些老百姓是自己愿意回来还是您把他们号召回来的?

赵海清:他们自己回来的,一个是家里面的东西不放心。猪呀、牛

呀。……我跟你讲,大概15号左右,老百姓做了一个举动,就是放生。

张誉译:把那些猪呀、牛呀都放了?

赵海清:从圈里面放出来,让它随意跑。到了二十多号又把它们收拢来,把它们管起来。

周玲:您当时不是把一千多人都迁到外面去了吗?后来那些学生也回来了吗?

赵海清:学生回来的很多,大概有七百多,到“6·1”儿童节前,为这个事情我还对学校老师发了一顿脾气你知道吗?

周玲:为什么?

赵海清:当时我们的学生就在绵阳,老师们在“八一”帐篷学校照顾他们。我就跟他们讲:你们在绵阳照顾学生吗?他们说:是呀。我说有多少呀?他们说:有一百多个。我说:你们还有的学生呢?他们说:还有的学生家长管呀。我说:我跟你们讲呀,你还有七八百学生都在我们陈家坝呢,我说你们回来想办法跟他们过“6·1”儿童节吧。他们没回来,我批评他们了。都靠志愿者。我有一天逼急了,知道吗,“6·1”儿童节眼看就要到了,我就给有一个志愿者说:我就任命你为临时学校校长,你就给我负责这件事。那天我们的志愿者和部队,一起跟孩子过“6·1”儿童节。

周玲:这些志愿者是外面来的吗?

赵海清:全国各地的。——“乌有之乡”,网上……

张建:这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