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爆竹换成了鞭炮,桃符换成了春联。
许多出门在外的唐朝人,也和后世春运大军里的人们一样。在除夕前这段时间急急忙忙往家里赶,一家人等着除夕团聚团团圆圆过大年。
这时没有火车汽车,只有两条腿赶路,或者坐马坐马车,或者坐船。过个年得提前好久就准备才行,要不然回到家年都过完了。
在除夕这天,唐代的宫廷要守岁。这一天夜里,负责祭祀和礼仪的官员太常寺卿,还会带领手下的官吏们,领着数千皇家歌舞乐团的男女队员们,在大殿前表演“傩舞”。
这是一种祈福驱邪的仪式,规模和效果大致跟后世的春晚差不多。不过却不是全国直播,也没有全国明星全部上阵表演,这里只给皇帝和百官看,演员也是宫里人。
每当这个时候,宫中还会燃起巨大的蜡烛,焚烧起沉香,使夜晚恍如白昼。皇帝和嫔妃以及皇家子女们都会前来观看,对这些活动品评一番。
如果皇帝兴致所起,就会大摆宴席,开怀畅饮一种叫做椒柏的酒。手下文臣会不失时机的进献应景诗文,以歌颂皇帝的功德,极尽大唐盛世的豪华奢侈。
而唐朝民间,在过年的这日子里面则同样喜庆。除夕之夜,吃年夜饭,喝花椒酒,这酒又叫屠苏酒。
即饮酒时捻起盘子中的花椒或者把一些中药放一点到酒中炮制而出,驱寒祛湿,这种风俗就算后世的南方也有保留。吃过年夜饭后,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守岁。
正月初一这一天,唐朝皇帝要换上崭新的龙袍,接受衣着光鲜的百官朝贺。在盛唐时,皇帝还要接见远方少数民族首领和附属国使臣的朝拜。
第七十二章 春节
而在民间,家家户户则燃放爆竹来庆祝,相传沿袭汉代习俗。家里人相聚饮酒,请客赐福,用木制桃符以辟恶祛秽。顺带说一句,发红包给利是也是唐朝就兴起的。
“少郎君,新年好!”
初一的一大早,府上的少年们全部跑了出来给李好拜了个年。当年里面的内容不是就一个新年好就解决了,翻译出来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李好和忠婶早就准备了几百贯铜钱,他收养的那些少年无论大小,每人都会有一个红包,里面有三文铜钱。
红包虽小,但这是心意,对于这些少年们来说,三文钱可以买不少东西。大年初一初二过后,唐朝人开始走访亲友,互相邀宴,称为“传座”。
因为初三以后比较轻闲,可以备足酒菜,招待亲朋好友。这个习俗叫做“年酒”或者“春酒”,唐朝时非常流行。
而春节的时候拜年也很讲究,见长辈要真鞠躬跪拜,还要致辞礼贺的。譬如见相公,应当说的就是“元正启祚,万物惟新,伏惟相公尊体万福”之类的吉祥话。
这种新年贺语,就算千年以后也保存着这种习惯。不过里面的句子全部改了,似乎拜来拜去,只有一个恭喜发财。大家都钻钱眼里去了!其他的都没了
“今年的除夕新年热闹多了!”
看着李府聚集过来的人,满满的五大桌,忠叔和忠婶两人脸上也多了不少笑容。去年的这个时候,他们还在为过年的物质发愁,今年却已经大变样。
不仅不用愁吃穿,还有不少剩余,小富的日子完全可以算的上。李好收养的人加上他买的奴仆,一共有两百多人。
不过李府容纳不了那么多,只能容纳几十人一起过来聚聚。他把最先跟自己的几十个少年邀请了过来,其他的安排在酒店和作坊那边。
除夕那天早上的时候,李好和忠叔两人还是亲自过去了那边一场,跟两个地方的人一起吃了一顿饭。
这些少年进了李府一段时间后,加上李好的厨师培养技能的加成,对李府的归属感也越发强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