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71部分 (4 / 5)

、用长矛向我军坦克砍、捅,结果是骑兵的虎口连带马刀一起崩裂,又或者是持长矛的骑兵被反震力掀翻下马。

一个勇敢的战士,却没有合理的兵器,在钢铁面前毫无作为,这是何等可悲的事情?骑士们大吼着,继续用崩裂的马刀砍坦克的车身,砍到一半,这些战士已经发出绝望的痛哭声。这绝对不是害怕而痛哭,而是在大部分同伴战死后,他们勇敢地靠近了对手,却无法造成任何实质'性'的伤害而感到不甘心,这是苏布中央那些尸位素餐者的愚蠢让勇士们流下的泪水。

没有人能指责这些勇敢的骑兵,他们是如此的轻视生命,是如此的意志坚定,他们听从指挥官的命令义无反顾的冲锋。可是得到的结果是什么?是那些倒在血泊之中支离破碎的残尸,是拿着冷兵器无助地砍坦克车身。

这些可怜的骑士,被无情消灭,苏军的战线迅速被我机械化军团全线贯穿,躲在战线后面压阵的督战队和内务委员、政委们,表现得也很勇敢,端着冲锋枪、步枪和机枪,亡命地向坦克发起冲锋,却全部死在了冲锋路上。

这时,后续的远东军骑兵部队已经跟上,开始劝降。

不得不说,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文化,甚至同一种信仰,对苏军战士的斗志瓦解是很大的,很快,苏军便成片成片地选择投降。

安家军坦克部队以闪电般的速度进攻,使得苏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继叶戈罗夫在西西伯利亚使用这种战术后,苏联人又一次领教这种闪电般攻击战的滋味。

在取得乌斯季卡缅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同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在列宁诺戈尔斯克东北方和托和尔山埋伏,耐心等待中***队出现的苏军两个山地师,耐不住乌斯季卡缅的苏军司令部的催促,不得不放弃设伏,到列宁诺戈尔斯与那里的一个步兵师汇合,掉头南下。

早已将苏军一举一动掌握的胡继秧西方面军,迅速前出,占领了苏军丢下的阵地,随后又占领列宁诺戈尔斯克。

待苏军援军赶到乌斯季卡缅时,城市已经沦陷,随后被安家军的坦克部队和尾随而来的步兵集群团团包围。

第一五二七章 会师

第一五二七章会师

乌斯季卡缅以北的阿布卡多小镇,位于通向中国的唐努乌梁海地区的公路旁边,整个镇子依托山势,建在高出地面三四百米的丘陵上,三个师的苏军,便被包围在这方圆不过十平方公里的镇子里。

这里曾经是上世纪沙皇俄国的一个边防要塞和屯兵点,在前往远东和中国的路上,还有无数个这样的小镇,沙俄就是通过这样一步步蚕食,达到鲸吞中国数百万平方公里领土的目的。

派出信使敦促苏军投降无果后,没有时间可以挥霍的安家军,对敌人发起了总攻击。

在天空的s3侦察机的指引下,位于南方和西南方的安家军机械化集群的炮兵对阿布卡多小镇,进行了猛烈的炮击。

躲在小镇南边缓坡上土木工事内的苏军观察兵看到中***队的后方升腾出的几团烟雾之后,在拉响警铃的同时,立即大声吼叫着“中国人开始炮击了”,还未来得及把情况向上级反映,炮弹的破空声已经传到战壕中或工事内的苏军耳中。

一个个苏军,惊慌失措地冲进了附近的野战工事,以躲避安家军突然发起的炮击。

用数十厘米厚的覆土层和粗大的圆木构建的土木工事,可以在炮击和轰炸中最大限度地保护工事内的士兵。早年在构筑阿布卡多这样一个富有进攻'性'的殖民点的时候,沙俄军队在环绕阿布卡多小镇的三道防线中,构建了超过一百处用圆木和覆土构建的土木工事。

但是,所谓的能够庇翼安全,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大口径炮弹不能直接命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