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國沒難,怎麽開疆拓土的事,還是讓他那族兄操心吧,免得他若操了心,又該被人忌憚了。
第134章 孫亦翎會說話
在朝廷不給力這種問題上,大家顯然有同感,所以唐堯難得的沒有跟段思成作對,嘆了口氣,道:&ldo;主要是上面的那位不行,要是他厲害,能控制得住內閣,又知道怎麽做決策,也不會讓下面的吵吵的拿不出個主意來了。&rdo;
&ldo;哪是上面的那位不行,而是內閣的勢力越來越大,再厲害的天家也沒法駕馭。&rdo;蘇九是搞情報的,自然對很多情況知道的清楚,於是便將自己知道的情況跟眾人說了起來。
論理,當今天子不算昏庸,但實在是內閣勢力太強,控制著整個朝廷,如果沒有內閣的同意,皇帝的政令沒法出皇宮──也就是下面的人不聽──那還能怎麽辦?比如皇帝去年也想遵守王先生的吩咐,逢豐年購進糧食的,但內閣扯皮,各利益集團沒就如何瓜分利益的事談攏,就是不給錢,結果皇帝沒錢買,只能氣呼呼地說一句他沒錢,沒買糧食了,但下面的人不知道啊,還以為皇帝不願意買呢,其實是皇帝背了黑鍋,被內閣的人坑了,這幫人,百姓若讚揚某個事情,他們搶著將好名聲掛在自己頭上;百姓若咒罵某事,他們就將罪責推到皇帝頭上,結果因被他們的勢力控制著天下,影響著輿論,天下不了解情況的黔首們,只以為本朝的官都是好人,皇帝是個昏君,所謂顛倒黑白,莫過如此。
當然也不是沒有像段思成等人一樣清醒的人,覺得內閣這樣搞,遲早要出問題,但關鍵是,內閣這勢力,不是一兩個人控制的,而是整個文官集團,集團外的人又能怎麽樣?
孫儀和聽到這兒不由吃驚,因為上一世他只是個小人物,所以對朝廷上的情況了解的並不多,還以為是皇帝昏庸,不買糧呢,這樣聽來,眼下這場災難,天災只是一部分,更多的卻是人禍,是黨爭導致的?如果真是這樣,那群當官的可真該殺了,國難當頭,還在琢磨著自己那點利益,為了自己的利益,竟然置國家利益和天下百姓於不顧,實在太可恨了,天知道上輩子這場災難,死了多少人!而周圍其他國家同樣受災了,災情比太平好多了,就是因為他們都按當年王先生說的,買了糧食,有準備,沒那麽多人沒吃的,因為餓死的人較少,所以大家沒因為餓的受不住暴亂,也就沒因暴亂死更多的人。
想到這兒,孫儀和暗道要是有機會收拾這一大群害蟲就好了。
眾人倒不忌諱she雕人元放在旁邊,發了一頓牢騷,反正這又不是什麽秘密,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元放知道又如何?況且就他被she雕皇帝忌憚的情況,也不能如何,說了也不礙事。
災情較嚴重的州府,陽州算一個,這個州本來往年就缺雨水,今年尤其厲害,於是在幾個月的暴曬下,大地龜裂,農作物早已乾死,連山上的樹木也漸漸扛不住持久無雨而漸漸枯黃,所以孫儀和等人就去了離比武所在府縣不遠的一個孫儀和上輩子記得最亂的府縣──上輩子記得的那幾場暴亂,似乎有一場就是在這兒發生的,所以孫儀和就去了那兒。
不光段思成跟著他們,便是孫亦翎等人同樣跟著。
原來面具人因為要捉孫儀和,自然就沒離開,面具人沒離開,孫亦翎自然也不敢走了,孫亦翎不走,刑天等人便也跟著,於是繼續跟孫儀和保持著不近不遠的距離。
孫亦翎沒走拿的理由是:他說他看哥哥打算運糧去災區助人,他也想幫幫忙。
又表示後悔道,那時候年紀小,虛榮心強,所以拿了別人的詩詞裝點自己,現在吃一塹,長一智,他再不會那樣了,以後要多做好事,洗刷污名。
刑天和明鴻宣等人看了,想著也有道理,暗道他終究是比孫儀和小了兩歲,以前不大,會做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