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各种服务需要的公司,一进入这个线上平台,就能通过搜索引擎,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服务的类型,以及最详细的介绍和对比,从而就开始联系和谈判,最终来决定是否购买服务。
或者是创业者本身,自己想要创立一个项目,但项目本身需要许多方面的协助,如果是没有了WeWork平台,他就要招聘各式各样的人才,给他们薪水待遇,让他们统筹整合起来为自己服务。
但有了WeWork,创业者根本就不用养那些辅助行业的职员们,直接下单把自己需要的程序步骤全部都做好,然后组合在一起,就可以开始自己公司的运营。
想一想吧,这又能给创业者节省多少的时间,多少的金钱?
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那些得到分包订单的创业者们,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技术能力,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从而让自己发展壮大,从一个创业者到一个公司,走向成功之路。
提供这个平台的WeWork,也可以通过这些公司和创业者的成功,极大的丰富自己的线上平台阵营,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成为自己的会员,让WeWork线上平台成为独一无二的创业者们的圣殿,从而每人都想加入进来。
因此,如果说WeWork的整体估值达到了60亿美金,那么他们的租金收入估值大概是5亿美金,剩下的55亿美金,就在他们这个线上平台上面。
以后能突破100亿美金的估值的话,最大的功臣还是这个线上平台。
这样的线上平台,还具有强烈的行业壁垒性质。
一旦成功了,就很容易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从而越来越成功。
其它以后建设的同等线上平台,却会因为没有足够的人气、没有足够的创业者加入,非得要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金钱和时间的努力,才能勉强追得上来。
这就和APPSTORE很相像,无论是微软商店还是安卓商店,就因为迟入场了一年多,现在想要赶上APPSTORE简直是不可能的。
在萧奇的记忆里面,WeWork是2010年成立,2011年开始在纽约运营,只不过WeWork这个名字已经被他们注册了。
一开始的时候,WeWork肯定没有想到第二种的线上创业者平台的各种服务方式,这些都是他们通过无数的实践,才最后创造出来的一个智慧的结晶。
故而萧奇只要能在一开始就把线上创业者平台给规划出来,直接就以升级版本的WeWork开始运营,原版本的WeWork是一点挣扎的机会都没有。
只不过,萧奇知道大致的运营模式,却不知道怎么具体的去细致繁琐的操作。
想要最好的发展WeWork,最好是创立一个公司之后,把他们的人员和公司都给全部打包收购过来,使得WeWork的一群创业者成为自己的职工,让他们在自己的创意和强大财力的支持下发展,比前世少走许多的弯路,这样都不用到前世的媒体预计的2015年,就能拥有超过100亿美金的估值。
如此一来,WeWork就又是一个送给老婆的优良私房财产啊!
(谢谢所有打赏、订阅、月票、赞的兄弟们!看打赏明细的时候,显示“暂无任何数据”,抱歉了哦,没办法一一感谢打赏的朋友们了啊。另外,这段时间是属于收尾阶段了,期待兄弟们更多的订阅支持!请全订了吧!^_^)(未完待续。)
第三零三七章 买牧场?
收购WeWork是最容易不过的事情,只要找黑石集团出面,最多一个月的时间,几百万美金就能买到手,包括他们的WeWork公司注册名。
倒不是说WeWork这个名字有多么的重要,只不过前世他们就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