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5部分 (4 / 4)

俄国侵略军闯入黑龙江,对中上游北岸和下游两岸实行军事占领。

公元1853年5月,法国海军开始进攻马尾炮台后,沙俄政府得知这一情况,于1853年7月5日召开“特别委员会”会议进行密谋。会议采纳穆拉维约夫关于继续向黑龙江“移民”并与清政府举行以武力为后盾的外交谈判的意见。会后沙俄政府即通知清政府:沙俄可以给予大清国一定的军事援助,甚至于可以出兵协防,但希望一并解决“黑龙江问题”,并委派穆拉维约夫谈判中俄边界问题。

此时,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的形势极其严峻,穆拉维约夫率领俄国哥萨克军队直逼瑷珲城下,在两艘炮舰护送下来到瑷珲城内与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进行会晤、谈判。穆拉维约夫谈判初始说得冠冕堂皇,说他此行是为了“助华防英”,也是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土”,但接着就露出其贪婪嘴脸说:“为了双方的利益,中俄必须沿黑龙江、乌苏里江划界。”

清奕山将军指出:“两国边界已根据《尼布楚条约》议定遵行,百数十年从无更改,今若照尔等所议,断难迁就允准。”

这次谈判争论很激烈,散会前穆拉维约夫将俄方拟定的“条约草案”交给奕山,限期答复。这个草案的实质就是要撕毁中俄《尼布楚条约》,强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

出乎沙俄的意料,五国联军在1853年的第一次对大清国的战争居然以失败告终。沙俄想趁大清国危难之季压迫大清国屈服的梦想由于大清国因一系列的对外抗战的胜利谈判态度变得日趋强硬而破灭。双方断断续续谈判一年多,无果而终。

公元1854年6月五国联军第二次对大清国进行大规模的进攻,沙俄趁机又迫使清政府与其举行第二次谈判。随着战事对大清国的越来越不利,沙俄的态度也越来越蛮横无理。双方多次谈判仍无结果后,穆拉维约夫急不可耐,以“最后通牒的方式”,提出条约的最后文本,强迫奕山将军签字,并恫吓说:“同中国人不能用和平方式进行谈判!”并命俄国兵船鸣枪放炮威慑清军。在沙俄的武力威胁之下,奕山终于屈服,被迫割让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给俄国。依据协议瑷珲对岸精奇哩江(今俄国结雅河)上游东南的一小块地区保留中国方面的永久居住权和管辖权;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划为中俄共管;原属中国内河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只准中、俄两国船只航行。这就是史称《中俄瑷珲条约》的协议。

南方重镇广州城被占领,北方京都北京城也被占领,清廷无力抵抗五国联军的侵略,又忧及南方的匪情,受皇兄咸丰皇帝之托,恭亲王奕诉率领一干清廷官员与五国外交使团的代表在北京城镶旗驻地的雍和宫举行正式的和平谈判。

“恭亲王奕诉大人,我的老朋友,我们又见面了!”英国谈判代表——驻华公使查尔斯·博顿热情地拥抱奕诉亲王。他现在因为五国联军的节节胜利心情显得格外高兴。

这次五国参与谈判的代表团还是以原来那五个 “中国通”——五国驻华公使为首席代表的,里面也掺杂了一些五国国内外交部派遣来的外交人员及部分联军军方代表。而清廷方面的代表除全权和谈钦差大臣奕诉亲王外,还有吏部尚书花沙纳大人,兵部的乌姆将军等。

“我一直期待与博顿公使及其它公使的再次相见,非常高兴能再次与各位大人相见!”恭亲王表面热情地迎合,心里却一肚子的气,“虚伪的西洋强盗,谁跟你是老朋友?”

双方代表客套地招呼一下后,五国谈判代表团二十五人与清政府谈判代表二十五人,总共五十人各就各位开始展开激烈的争辩。

“我大清国如此厚待各国,把你们当作朋友,给予各国各种优惠待遇,你们却用枪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