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为道。乐业就是实现宗教与世俗人生相通的桥梁。如同职业具有的多样性,同一人从事不同的职业和不同的人从事同一职业的感受也具有多样性,有些人敬业乐业,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乐一行,有些人却厌业苦业恶业,我把后面这种倾向叫新型职业病。如果有职业而存在着厌业苦业恶业的心理,造成业绩下降、人际关系恶化,就会增加失业的可能,那么,失业后这种心理倾向极有可能演化为厌世悲观的心理。到那时方知有业的可贵。才去珍惜职业。恐怕为时已晚。也许有些人非要经过失业那番痛苦的洗礼才懂得这个道理。为了减少减轻甚至避免这样的痛苦经历。惟有在有业在业时努力树立乐业的观念,带着积极的态度去努力工作。克服新型职业病的关键是树立乐业观念。职业观念决定职业感受。对职业的感受也是决定职业活动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能否达到乐业的境界、状态,存在一种认识上的误区,以为能否在职业活动中感受快乐。是由客观因素决定的,如收入多少、压力大小、环境好坏、人际关系是否和谐等因素。其实不然。乐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从业者的主观感受,这种主观感受完全可以自己调节,也就是可以自我决定感受的性质,这种自我感受又会进一步起到自我增强的作用,也就是好的感受会感受更好,不良感受将进一步恶化。良好的职业感受有助于提升业绩、改善人际关系、增加收入,自然会产生正向效应,乐业使人幸运。增加人格魅力,有助于增进人生的幸福感,提升业绩水平,增强竞争力和软实力。
乐业是一个大概念。乐业至上讲的是从业人不管职业前提如何、从事的是何种职业、技能资质如何,追求的是通过自我努力自我学习自我调整达到一种乐业的境界。学会和善于把自己的主观感受调整到乐业境界、乐业状态。惟有这样才能利己利人利业,可以活化人的思维、启迪人的智慧、最大限度释放人的潜能、激发出高水平的创造力。要树立乐业本身就是效益的观念。许多人尽管在经济上非常富有,在精神上却陷入深重的苦难之中,难以摆脱;有些人想花钱买来快乐,却难以买到快乐。
我写的书,借鉴了宗教、心理学和其他学问提供的途径和方法,是促进心性文明进步的一种崭新的尝试。这种尝试需要对我们自身的经历经验和已经拥有掌握的文化资源进行重新审视,我们将会了解体验感受到许多积淀、积累起来文化因子通过新的视角、新的方式进行整理,会获得增殖的特性,赋予崭新的时代特质,进而带给我们新奇的体验。如果读者能够与我一起分享这种感受,那将是我的莫大愉快。这本书采用的是类似于散文的写法,希望并力求奉献给读者精美可口的精神食粮。
薛仁道,看起来,思考乐业也的确极大地丰富了你的人生,通过乐业你又是怎样看待人生的?
吴为道,由乐业我想到国民性的问题,中国人是不是乐生的。
我曾经带着一种极其敬畏的心情,通过阅读伟人传记,开始了特殊的人生精神之旅。展现在我视野中的那些生活于不同时代背景的传记人物,他们鲜活的精神特性和不同的命运,深深的感染着我。他们的精神之旅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烙印,个性化的精神矛盾、冲突,经过调适产生不同精神特质、精神状态。漫漫的乐生精神之旅,有的人可以成功化解人生精神危机、消解精神痛苦,精神得到张扬和实现;有的则长期承受精神压抑、抑郁的折磨;有的人精神堕落;有的人则发生精神变异、产生精神病态。精神的健康表现,取决于他们个性化的调适、兼容、整合的结果。如果能够成功度过人生各种危机,可以保证精神旅途的和谐平安;如果形成某种兼容整合障碍,则将忍受终生精神之苦。
薛仁道,思考、阅读、写作这类事情,别人感到很枯燥的事情,或者把这些事情当做敲门砖,当做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