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97部分 (3 / 4)

天幕之上。夜幕无声无息地落下,皎洁的明月缓缓升起,银'色'的光芒将漫天繁星掩盖,苍茫的群山、葱郁的大地披上一层朦胧的柔光,万籁俱寂的天地里,只有草虫的'吟'唱和流水的淙淙声,风中隐约间夹杂的几声夜莺啼鸣,倍感孤寂。

月光下的马雷镇,灯火点点,竹影婆娑,显得那么的安谧祥和,这个坐落在南垒河西岸的小镇,拥有四百余年历史,是数百年来滇缅东路商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方圆五里的镇子坐落在低缓葱翠的群山之中,一座座用巨木搭起的高脚楼和祠堂庙宇,顺着北面山坡的平缓下降的地势层层分布,错落有致,尖顶飞檐式建筑具有浓郁的傣族风格,随处可见身姿婀娜的丛丛凤尾竹,围绕小楼的三'色'月季和美人蕉争芳斗艳,形同华盖、高达数十米的大青树散落在小镇内外,南面溪流环绕、一马平川的田野里,刚刚抽穗的茁壮水稻与清风共舞,轻轻摇曳,在银'色'的月光下如同缓缓涌起的层层波浪。

小镇昔日的繁华与悠然已经不再,从英国殖民者的铁蹄踏上这块土地开始,马雷镇的民众再也没有了往日的笑容,形同豺狼般的缅族傀儡军队在英国殖民者的驱使下,用枪炮和长刀对缅北大地上的一个个古老村镇展开无情的掠夺与镇压,在这片方圆数万平方公里上生活了数百年的人民,被一步步向北驱赶,一座座铭刻着汉字的庙宇和石碑,在大火和铁锤之下,迅速消失,原本环绕村镇的片片稻子和玉米、木薯等作物,被散发出'迷'人芬芳、盛开出妖冶花朵的罂粟所取代,抱着一丝生存希望、尚未被殖民者驱逐的各族人民,开始进入艰辛苦难的无望岁月。

相比之下,距离大中国近在咫尺的马雷镇还是幸运的,因为缅军和英军要吃饭,也要吃肉,所以允许马雷镇继续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甚至允许镇中繁衍生息了数百年的汉、傣民众通过所谓的边境关卡,到北面的孟连镇领取新驻军免费发放的优质稻种和趁手的工具、农具,只不过回来之后,都要向英国殖民'政府'设置的关税稽征所,缴纳相当于稻种和工具价值一半的进口货物关税,而且每斤稻种、每件工具的价值多少,完全由英国人自行“依法确定”。

尽管如此,古老美丽的马雷镇再也没有了笑声笑语,虽然成了“百公里国境线”上唯一的通商口岸,但镇子里的三千余各族民众享受不到任何的利益,反而承受着比过去重十倍不止的税赋。

就像今天,驻扎本地的英国人和缅军北上掠夺满载而归,所有的镇民都只能麻木地远远观看,不敢奢望能够获得丝毫利益,或者因此而减轻英国人的盘剥与压榨。

下午归来,英**官命令缅军把牛马赶进建立在镇东的“关税稽征所”旁的货栈里,就进入两年前建起来的欧式“关税稽征所”建筑,与两名年轻的英国税政官员举杯同庆,还派出几名缅军到镇子里,把四名失去家园后只能流落他乡'操'起皮肉生涯活下去的摆夷族女子招去。

深夜十点,古镇的灯火渐渐熄灭,唯有伫立在南垒河东岸的气势恢宏的“关税稽征所”仍是灯火通明,笑声朗朗。

两名守卫在朝东面大门口的缅军卫兵似乎非常疲惫,懒洋洋地靠在大门两侧坚实的花岗岩石柱上打盹儿,五名巡逻的卫兵与前来换岗的卫兵交接完毕,倒背着上次世界大战剩下的仿自'毛'瑟的恩菲尔特三型步枪,无精打采地走过货栈门前连接西岸的狭窄铁桥,很快进入西岸马路边那座灯光昏暗的勐包军营。

缅军的一举一动,全都落到了埋伏在铁桥南北两百米外的安家军五个特种兵小队官兵的眼里,缅军卫兵换岗半小时之后,三声夜莺的啼鸣隐约响起,铁桥南北方向的东西两岸伏兵,均开始无声无息的运动。

分布在东岸的三个突击小队四十六名将士,从三个方向'逼'近勐包军营,埋伏在西岸的两个侦查小队,悄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