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精神病学家证明,所谓变态心理,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虚实不分,真假莫辨,混淆现实与想象或幻想的界限,把想象或幻想当成真实,把心理的东西当成物理的东西。他们在内心里建立一个现实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们似乎觉得有充分的信心;他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人们所理解的现实的共同因素对他来说是不真实的。他根据自己的感觉来解释一切事物,而不顾也不了解实际的情况。总之,对精神病人来说,真正的现实被抹杀了,而代之以内在的现实,所以精神病患者实际生活在想象或幻想的世界中,他们在自编自导自演地做戏,他们时哭时笑,时而手舞足蹈,时而装神弄鬼,时而自言自语。这些征象都表明他们完全失去了与客观世界的真实联系而过着一种梦幻的生活。其实做梦也正是一种变态,不过这是常态的变态。美国精神病学家C�费希尔指出:“梦是正常的精神病,做梦是允许我们每个人在我们生活的每个夜晚能安静地和安全地发疯。”《生理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72页。由此可知,心理正常的人有时也会发生变态。这不仅表现在梦中,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会见到。德国文学家瓦肯罗德讲过一个例证,说有一位性情急躁的画家,由于生病,手不听使唤,作画不便,“这令他万分恼怒,甚至于对自己的双手施暴;然而正当他愤怒地咒骂之时,画棒或画笔又从手中滑落在地”,这时“他甚至会与影子争吵,或为了一只苍蝇暴跳如雷”。《一个热爱艺术的修士的内心倾诉》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76页。这不免让我们想起《世说新语》中《王蓝田性急》那则故事:“蓝田侯王述性情急躁”,“尝食鸡子”,用筷子去刺,刺不到“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不止”,他就跳下地,提起脚用木屐的齿去踩,又没踩住,怒甚,又从地上捡起鸡蛋,放进嘴里把鸡蛋咬破又立即吐出来。请问,鸡蛋何辜让他恨得如此咬牙切齿?
心理学家说,情感反应过激,而导致行为反常皆谓之癫狂。这两位性急之人,一时冲动,竟把影子、苍蝇、鸡蛋视为有知觉有灵性能解人意的同类而作为发泄怒气的对象,这不是发狂吗?
再说一件人人都可能经历到的事,那就是俗话说的“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对这两句话,梁漱溟先生有一番解释,不可不知。梁先生说:“我是没唱过戏,不过以我推想,唱戏的在什么时候唱得最好?我想,大概是在他唱得忘了他自己,忘了他自己是在唱戏,唱得最入神最得味的时候就最好。可是唱戏的唱得最入神最得味,忘了他自己的时候,他就成了半疯。如果不疯,他的戏就唱得不好。那么看的人呢?大概也是看得最入神最得味,忘了自己是在看戏,把自己也融化到剧情里的时候,看得最好”,也就是所谓“替古人担忧”之际,“这个时候,大概总得有点傻。如果看不出这种味来,他的戏也就看不好。所以要唱好戏,必须有点疯。要看得好戏必须有点傻”。他就此发挥说:“唱戏听戏的最大特征,是使人解脱于分别计较。从支离破杂的心理得到很浑然整个的生命,发扬出真的有力的生命,把一切俗俚琐碎的事都忘了,这个时候正是人类的生活最活泼最真切的时候。”因此,他希望“不但唱戏的人要疯,看戏的人要傻,就是实在的人生也要如此。实在的人生也要疯一点傻一点才好”。《人生的省悟》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197—198页。
前言(2)
哲学家唐君毅先生对此问题也有很精到的见解:“我们虽都是常人,但亦都有疯狂的可能性,我们都是可能的疯子,亦都是幸而未疯的人。而我们之幸而未疯,并不证明我们之人生无其颠倒性。所谓颠倒性即人生价值轻重高下易位——引者注。此颠倒性,不表现于一般所谓疯狂及变态心理之中。反之,却可表现于一切所谓常态的人生事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