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三国国都在哪> 第2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部分 (2 / 4)

处事从容,有理有节。寥寥数笔,便化腐朽为神奇,把刘备的一段不甚光彩往事,勾勒成了刘备人生中亮点之一。“好官”+“好人”的形象顿时生根于读者的脑海深处。

再读《三国志》更会发现,刘备势力初期并没有牢固的根据地,基本上都是依附他人进行流动作战,其先后追随过刘虞、公孙瓒、吕布、曹操、袁绍、刘表等数股割据势力,但却没有一个跟得长久,能够全始全终的,甚至于他每换一个上司便有一个上司要倒霉运。以至于《魏书》中记载吕布手下反对收留刘备的原因都是“备数反覆难养,宜早图之。”,如果按照《三国演义》中说吕布是“三姓家奴”的标准来评判,刘备的雅号便实在令人叫不出口了。而将此至于《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反复无常却变成了为“复兴汉室”而不辞辛苦的奔波,变成了“汉贼不两立”的誓言。乃至于后来刘备借荆州,取巴蜀,连庞统都说“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 的行为,也被刻画成了或自愿或不自愿的出于正义本质下的无奈之举。

刘备并不是一个道德上的完人,但由于《三国演义》“忠奸分明”的需要,他就这样被塑造成了一个在道德上近乎完人的“仁君”化身。也正是因为有了“仁君”刘备与“奸雄”曹操间的正邪对决,才有了三国纷争故事的精彩绝伦。

由此而谈,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推论,那就是《三国演义》的主要人物描写中,确如鲁迅所言“忠必全忠,奸必全奸”。“忠”的,缺点也要美化为优点。“奸”的,缺点要扩大到无以复加。这看似不近人情的艺术刻画,却体现和满足了普通中国民众对纯粹善恶忠奸的强烈要求,也因此才有了《三国演义》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

与曹操与刘备的“奸雄”与“仁君”的君主形象相类似,三国演义中还有一组“忠奸”的谋臣形象鲜明对比,那就是诸葛亮与司马懿。

二、乱臣与忠臣——司马懿与诸葛亮

如果说刘备与曹操的人物形象是借由“奸雄”与“仁君”间的“忠奸”冲突而得以体现的,那么司马懿与诸葛亮的忠奸冲突就在于“乱臣”与“忠臣”的冲突。

诸葛亮在中国是一位妇孺皆知的著名历史人物,他是草船上羽扇纶巾的军师、他是六出祁山壮志不已的将军、他是成都城内鞠躬尽瘁的丞相,他是中国人心目中智慧与忠贞的化身。清人纪昀曾用他响亮的名字出了一副上联:“明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几百年来一直无人能对,成为流传至今的“绝对”。其实,真正千古“绝对”,杜甫笔下“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的恰恰是诸葛先生本人。

至于司马懿,在京剧舞台上是与孙权、曹操近似已极的“大白脸”;在军事上是个畏蜀如虎,能被“死诸葛”吓走的“无能”将领。在政治上他是曾受曹丕及曹睿托孤,却教唆子孙叛乱,阴谋篡夺曹魏江山的大阴谋家,是“乱臣”。他的子孙吞并曹魏,*旧主,是“贼子”。司马懿身为开中华百载积弱之先的晋朝宣帝,无论如何难逃“乱臣贼子”的干系。虽然他的子孙偏安东南不似曹家速亡(也有 “牛继马后” 一说,此处不考),但在三国演义中他却绝对是仅次于曹操的反面人物典型。

《三国演义》中司马懿第一次正式登场,就是作为诸葛亮攻伐曹魏的第一对手出现的。而最后诸葛亮“秋风五丈原”,实际上也是死于跟司马懿的对抗当中的。做为一直和正人君子诸葛亮对抗的“小人”,他伴随了诸葛亮最后人生的始终,更理所应当的由于其“反正义行为”而为后人所不齿。但正是这样一个克死君子诸葛亮的小人司马懿,却最终成就了他与诸葛亮两个三国演义中的明星人物。

其中原委可以从罗贯中对此人物的剧情安排及语言刻画上瞧出端倪。

首先,对于司马懿这么一个对手,历史上的诸葛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