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365书包网>游戏竞技>默多克是谁呀> 第17部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部分 (3 / 4)

因为他觉得自己才真正代表着所谓的精英阶层。他觉得自己是一个形象出众、家教良好、温文尔雅、能力超群的商界高管,而且性格既不乖戾,也不傲慢,自己旗下的报纸在政治立场上比较保守。默多克并没有想要去惊扰英国的精英阶层,也没有想过要从这些人手里抢走些什么。相反,默多克觉得自己就是他们的法定守护人(他是认可精英阶层的)。默多克的祖先苏格兰自由教会牧师觉得自己才代表着正统,而其他主流教派只是权力的妄求者,默多克也是这样看待周围人的。

独狼(10)

当天参加完访谈节目后,默多克就匆匆地离开了电视台,路上对伯特·哈迪说:“我要买下伦敦周末电视台。”后来,默多克果然买下了它。

时隔40年之后,默多克跟我说他之后再也没有跟弗罗斯特说过一句话。

“我想说的是,我要好好修理一下这个杂种,”默多克咬牙切齿地对我说,但又忿忿然地补充道,“这个杂种还没等到我修理他可能就已经入土了。”

《世界新闻报》把默多克塑造成了一个在英国不同寻常的成功人士。当年以讽刺焦点人物而著称的《私家侦探》杂志把默多克形象地称为“肮脏的澳洲兵”,而且在接下来的40年里人们一直这样称呼他。“澳洲兵”这个词最早是英国人用来称呼加里波利战役中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士兵的,对澳大利亚人而言,得到这样的绰号可以算是一种褒奖。《私家侦探》之所以用这个词来形容默多克,也是参照《世界新闻报》的报道,后者经常挖掘一些名人绯闻。

真正让默多克在英国奠定地位的是《太阳报》,这份报纸的成功也让默多克有资本对英国的传统习俗说不。

经过20多年的打拼,默多克在澳大利亚建立起来了一个以小报为主的报系集团(他在澳大利亚的大多数报纸瞄准的并非低端市场,而是中端市场),而默多克也逐渐形成了这样的商业理念—许多澳大利亚商人前赴后继来淘金的英国其实只有一份重量级的日报,那就是《镜报》,而《镜报》则摆出了一副自己并非街头小报的架势。

《镜报》隶属于IPC媒体集团,它的发行人也是在业界久负盛誉的休·卡德利普(Hugh Cudlipp)。默多克40年之后回忆说,休·卡德利普没有把握好自己,终日和那帮酒肉朋友混在一起,并没有想当好一个总编。在默多克看来,休·卡德利普做了一个发行人最不应该做的事,他背叛了在报社辛辛苦苦工作的员工,他想要改变报纸的定位,去瞄准高端市场,结果却落个惨败。在哈里·盖伊·巴塞洛缪的领导下,《镜报》一度成为“二战”后英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默多克也称赞巴塞洛缪是一名“出色的记者”。默多克这番评价不是说巴塞洛缪是一个发现真相的高手,而是说他善于包装、表现,而且酒量也不错(如果你酒量够好的话,就更能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好的包装者和引人注目者)。默多克语气轻松地对我回忆说:“老天才知道巴塞洛缪窝在哪家酒吧里喝酒呢!有时候都已经下午3点钟了,报社把刚排完版的清样寄给他看,报纸必须在下午4点钟就印刷,因为要运到苏格兰和很多其他地方的报亭。巴塞洛是一个出色的记者,他读着这些已经排完版的文章,然后会让人把清样送回报社,还要求说‘把那些跨版面的照片给我加上去’。”默多克认为,《镜报》“很有气魄,是彻底的反精英阶层的一份报纸。在‘二战’期间,军人们都很喜欢读《镜报》。我觉得前前后后差不多用了20年时间吧,这份报纸也做到了改头换面”。在默多克看来,这份报纸变得爱说教了,表现出了开明派的那种坦诚和沉稳,这也是默多克最希望自己的报纸达到的目标。

在默多克看来,他的这个竞争对手决定了市场的走向(这次的竞争对手是一个自我满足、算不上英勇顽强、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