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祚的前提下,让朝廷融入荆州体系中,也是不错的选择,毕竟,荆州的执行力、理念,怎么看都代表着时代发展的方向。
哪想到,杨嗣昌异常坚决地摇头道:“指望不上!”
陈奇瑜大惊,问道:“若荆州都指望不上,放眼天下,又有谁指望得上?”
杨嗣昌将前段日子的思索心得和盘托出,直接指明:荆州尚未形成稳固的官制,按照现在的惯性,必然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陈奇瑜从未从这个角度考虑过,见杨嗣昌言前人未所言,当即拱手道:“阁老眼光长远,下官不及远矣!”
杨嗣昌道:“若荆州真能理顺官制,形成稳固的体系,本阁必不贪权恋位,迎林纯鸿任首辅之职。即便冒天下之大不韪,又有何惧?”
陈奇瑜心情激荡,道:“前段日子,南雷先生在信中与下官言道,荆州轻视儒学、礼教,唯务实务,长此以往,可能会削弱华夏文明之内在禀赋。更令人忧惧的是,荆州四处扩张,足迹远至数万里之外,若不小心应对,恐重生安禄山、史思明之祸也!”
“亭林先生、南雷先生,可当华夏脊梁的赞誉!”杨嗣昌高度评价了顾炎武和黄宗羲,复又沉默下来。
陈奇瑜将杨嗣昌的话放在心里默了又默,忽然灵光一闪,问道:“阁老将杨一仁调任为吏部侍郎,可有将大明官制与荆州官制融为一体之意?”
杨嗣昌点头道:“有这个打算,暂时还未想到其他的办法,只能先走这一步。”
陈奇瑜叹服:“阁老这是未雨绸缪。林纯鸿在乡村搞的那一套,把县、府两级官府全部架空,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恐怕林纯鸿现在也在琢磨着如何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
杨嗣昌苦笑道:“真想把林纯鸿请来坐在这里,问问他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
……
杨嗣昌和陈奇瑜在琢磨林纯鸿,林纯鸿也在琢磨杨嗣昌。
包哲东升任工部侍郎,杨嗣昌固然有觊觎钢轨路技术的企图,也有将荆州一帮熟悉工程建设的小吏引入朝廷的打算,这点,林纯鸿还是看得比较明白的。
至于后来包哲东折腾出招投标司,显然出乎杨嗣昌的意料,不过,杨嗣昌整体上还是乐见其成。
至于杨一仁调任吏部侍郎,这里面的内涵就比较丰富了。
林纯鸿不太确定,杨嗣昌是否有统和大明、荆州官制的打算,因此,也无法做出具体的反应。
当前,荆州控制区域内,朝廷官员及荆州官员并存,确实比较尴尬。林纯鸿还未想出十全十美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再说,荆州辖内的机构运转还算正常,就把这事一直拖了下来。
事实上,林纯鸿一直有意识地选拔朝廷官员,若这名朝廷官员真有能力,林纯鸿不介意往他身上压担子。
这时,官员的倾向性已经不重要,毕竟,各县、各府的架构已经完善,非一人或者数人能改变大势。
这类人,大体上都和熊文灿、马世奇、包哲东等人差不多,没有赋予担子时,混吃等死、风花雪月,或者搞一些歪门邪道,争权夺利,一旦融入荆州的体制,则依托着荆州高效的治理体制,发挥出他们应有的能力。
这也从侧面证明,科举选士选出的并不是书呆子,这帮举人、进士的智商都堪称一时之人杰。
能不能把科举选士与基层选吏完美地结合起来?或者打破吏与官之间的天然界限?
林纯鸿在苦思。
正当林纯鸿彷徨无计时,忽然宋应星汇报,百里洲八亩滩的蒸汽抽水机调试完毕,已经投入实用。
林纯鸿大喜,立即招呼张道涵、朱之瑜、李崇德一同前往百里洲。
张道涵等三人着实想不通,为何林纯鸿对一抽水机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