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部分 (2 / 4)

二十日,以“梁羽生”之名写作的第一部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就开始在《新晚报》上连载,开篇的楔子就是我在上文所提到的那首《踏莎行》。至八月初,该部长篇连载完毕。

这一篇小说以十九世纪末发生的“义和团运动”作为历史背景,梁羽生想写一部历史的悲剧。他未曾料到,这个恍如急就章形式赶出来的武侠作品却立即成为流行小说。《新晚报》因此销量猛增,赶上了老对手《星岛晚报》。而《龙虎斗京华》居然马上成为街谈巷议、人人争读的流行小说,其锋头竟然盖过了唐人写的《金陵春梦》,颇有“到处逢人说项斯”的现象,连梁羽生的好友舒巷城也向他打听梁羽生究竟是何方神圣?而盗印本则在书未结集正式出版前就已泛滥于市场。同时,国外的中文报纸也争相转载,首先是泰国,其后是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最重要的是,在香港吹起了“武侠文学之风”。许多大报一看如此,马上跟风增加武侠小说,参与写作的人越来越多。一年多之后,金庸终在罗孚、梁羽生的动员之下初试啼声,结果一炮而红。《书剑恩仇录》为他的成名奠定了第一块坚实的基石。以致时至今日,梁羽生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虽开风气之先,但金庸后来居上。可是,我是全世界第一个知道他会写武侠小说而且一定会写得好的人!”

金庸的《书剑恩仇录》开始写作于一九五五年中,也是采用旧式章回体的写法,用回合,下文之前有诗词,作为开篇词用的是辛弃疾的一首词《贺新郎》。这一部长篇也是于《新晚报》上连载了二年的,结果是一写写了十七年,至1972年才封笔,共创作十五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的篇幅较长,是梁羽生的《龙虎斗京华》和梁的第二部作品《草莽龙蛇传》之和。因文采斐然,情节峰回路转,结果一发表就大受欢迎,与梁羽生的其它武侠小说互为犄角,一时瑜亮。形成了一个气势。

梁羽生在写完《草莽龙蛇传》之后本不想再续写下去,然而报社不同意,读者不放过,他自己也入于其中,不能自拔,越写越着迷了。香港的《周末报》来约他再写一部武侠小说,梁羽生因为《龙虎斗京华》属仓促披挂上阵,不大满意这部处女作,所以就应承了《周末报》之邀,写出了一部较短的小说《塞外奇侠传》,其取材自新疆一首歌颂女英雄飞红巾的民歌。他试图在形式上有所突破,不用回目诗为新式标题,同时尝试用新文学的手法,将人物的矛盾冲突不是放在武的上面,而是在情字上做文章。在飞红巾、纳兰###(满洲贵族)和杨云骢的三角恋情上大做文章。梁羽生认为这一部写得比较有文学性,比《龙虎斗京华》好一些。

两年之后的1956年,梁羽生又开始写《七剑下天山》,当时《塞外奇侠传》尚未写完,而金庸的《书剑恩仇录》也约略写到一半多一点。梁羽生受美国女作家伏尼契的《牛虻》的影响,想以西方文学的技巧来写武侠小说,他至今犹念念不忘的是,他在小说中第一次运用弗洛伊德有关潜意识的心理学说来为书中一个人物桂仲明解梦。这也是武侠小说界第一次运用西方文学理论及手法吧!论者常指出中国的传统小说向来缺乏详细的心理描写,新文学作家就将西方文学擅长的“意识流”加以张扬,以此批评中国传统小说的缺陷,诚为切中要害之言。确实如此,中国传统小说长于叙史、叙事,疏于细腻的心理及细节描写,尤其缺乏心理活动的描摹。然而,在中国戏剧文学中却历来传承有十分精彩的心理活动的表现手法,在大段的唱念中表现角色的内心冲突、苦闷、心灵挣扎,与西方戏剧中的独白正相合。鲁迅的第一篇现代小说《狂人日记》就是以“狂人”的心理活动来大做文章的,这也是五四新文学区别于传统小说的一大新的表现手法。梁羽生此举也代表了新武侠文学家想摆脱旧武侠小说的窠臼而作出的一种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