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睦吓笥眩�换岱炊晕摇!薄�
赵普说:“我并不担心他们叛变。但是据我看,这两个人没有统帅的才能,管不住下面的将士。有朝一日,下面的人闹起事来,只怕他们也身不由主呀!”宋太祖敲敲自己的额角说:“亏得你提醒一下。”于是,他就定下了“杯酒释兵权”的方针。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收缴兵权历来都是件极为敏感而棘手的事,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兵变,造成混乱。历史上这样的前车之鉴实在是太多了。
赵匡胤选了一个日子,把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等几位老将请到宫中饮酒。酒席上,君臣痛饮,大家都十分高兴。酒酣之时,赵匡胤见时机已到,便让侍立四周的人都退下,悄悄地对他们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来。
赵匡胤说:“我没有你们的鼎力相助,也当不了皇帝,我会永远感念你们的恩德。可是做天子也太艰难了,还不如做节度使快乐。不瞒各位说,这一年来,我就没有一夜睡过安稳觉。”石守信等人不知就里,忙问为什么。
赵匡胤便接着说:“这还不明白?皇帝这个位子,谁不眼红呀?试问在座诸位,有谁不愿意做天子?”这在当时是最为敏感的话,如果有谁沾上了谋反的边,就会被诛灭九族。石守信等人听了这话,立即惶恐不安,连忙向赵匡胤叩头说:“陛下为什么说出这样的话来?现在天命已定,谁还敢怀有野心,想做天子?”
赵匡胤摇摇说:“你们说的不对。对你们几位我还信不过?但你们虽然没有野心,你们手下的人难道不想贪图富贵吗?一旦你们也被黄袍加身,你们虽然不愿意做皇帝,但那可能吗?你们难道已经忘记了我是怎样被你们拥戴当皇帝的吗?”
石守信等人这才恍然大悟,终于完全明白了皇帝是在担心他们。他们都是聪明人,不要说当时毫无准备,不能与赵匡胤相抗衡,惟有任他处置一条路,就是被皇帝怀疑上了,也最终没有好下场。石守信等人感到大祸临头,连连磕头,含着眼泪说:“我们都是粗人,没想到这一点,请陛下指引一条出路。”
赵匡胤见他的一席话已经震慑住了石守信等人,便真心地劝他们说:“人生好比白驹过隙,飞逝而过,所好者无非就是富贵,不过想多积钱财,厚自娱乐,造福子孙。我替你们着想,你们不如把兵权交出来,到地方上去做个闲官,多买些良田美宅,给子孙留点家业,再多置些歌儿舞女,日夜宴饮,快快活活度个晚年。我再与你们结成儿女亲家,这样一来,臣君相安,两无猜忌,该是多好的事啊!”
赵匡胤的这一番话,说得石守信等人真是茅塞顿开,拨云见日,马上谢恩说:“陛下替我们想得真是太周到了,真是生死大恩啊!”
酒席一散,大家各自回家。第二天上朝,每人都递上一份奏章,说自己年老多病,请求辞职。宋太祖马上照准,收回他们的兵权,令其都以寄禄官的身份回家,并给予优厚的赏赐。他们虽仍有官阶身份,已无实际职权。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释”就是“解除”)。
开国皇帝杀功臣,在中国历史上比比皆是。如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后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都是这样的典型。宋太祖不仅不杀,而且采取一种最省力的方式,让大家都得到很好的结局,这里有三点很重要:一是威吓;二是推心置腹的谈心;三是安排出路。三点缺一,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杯酒释兵权”后,禁军中的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侍卫马步军正副都指挥使等职务不再设置了,只剩下了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和殿前都使指挥使这3个不能相互统属的职务,这三使各领一司(合称“三衙”),互相牵制均直接听命于皇帝。同时“三衙”的长官都是由资历较浅的后辈武将担任,使其难以在禁军中形成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