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4部分 (2 / 5)

然而,顾嘉蘅并未就此罢休,他旋即回家乡打点银两,又夺回了楠阳知府之职,此即顾第五次任南阳知府。

但马步衢为了和顾嘉蘅见个高低,不久便再次驱车进京,这次他几乎将家中白银散尽,终于使吏部再次撤去了顾的南阳知府之职。

由此可见,不管他个人品质多好。他也不能免俗。而且还企图为了泄愤,压制抵制他的人。

顾嘉蘅非常佩服诸葛亮的人格,对其当年躬耕地卧龙岗十分仰慕,于是重修武侯祠。

他曾亲自主持修缮事宜。高台堂院增新。高楼砌以砖石。并在祠之南建龙角塔。

他还注意丰富武侯祠的文化内涵,曾将颇能体现诸葛亮立身治国的《诸葛亮文集》中《将善》、《兵权》等四篇文章书后镌刻于祠内,并作有多篇怀古诗文。

加之他喜欢书法。至今武侯祠由他亲书的匾额有四方,对联有六副,题咏石刻等达十几块。

南阳于元朝设府,历代均有修葺,顾嘉蘅的前任知府岳兴阿曾于道光二十七年春对其进行大修,使百废俱举。

但至咸丰元年,府衙中又有不少建筑浸圮毁坏,于是顾嘉蘅便进行了一定规模的修葺补建。同时他还在府衙的后院、内宅周围增建不少建筑,并亲自题写名字。

不管怎样,顾嘉蘅在满清末期确属能吏。

他调升南阳知府后,首先注意的是安抚百姓,认真审理积压下来的案子。

在初任知府的数月间,顾嘉蘅仅清理积案就达三百余起,并注意整顿社会治安,稳定了楠阳当时的社会秩序,受到百姓好评。

顾嘉蘅对军事上事务也很重视,尤其是对楠阳的城防工事。

顾一方面抓紧组织团练,一方面修筑浸圮的楠阳城池。

顾嘉蘅这次对南阳城的修建是前所未有的,城高两丈,南北月城门可直达正门。

顾嘉蘅还在正门和月城门上方、拱券外面逢中各加上一块石刻横额。

东门外曰“中原冲要”,内曰“楚豫雄藩”。

西门外曰“控制秦关”,内曰“吕城肇封”。

南门外曰“车定指南”,内曰“荆襄上游”。

北门外曰“星拱神京”,内曰“源朔紫灵”。

他以此来反映南阳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的重要。

既然如此重要,他发誓不让楠阳从自己手中丢失。

他采取的战略时,把说有的满清军力全都收缩进楠阳,除了南阳总兵图塔纳直接率领的六千绿营健卒以外,又凑了四千清兵。

总共一万清兵,全部退守进入楠阳城内。

但是这些兵,远远不够守城的需要,顾嘉蘅叹了一口气,对图塔纳说:“老弟,你来负责北门吧!一定要守住,直到援军到达!希望他们能够赶来!”

他已经给驻郑州的满清提督送去了求援信。

其余三道门,顾嘉蘅只好托付给当地大族。

西门,有姜氏大族负责。

姜家是西周姜太公子牙的后人,现代族长姜继周,足智多谋,正是年富力强时期。

他的整个家族成员共有十万余户,十五至六十五的男丁足有四十万!

姜继周抽出最强壮的十万男子,前去首位西门。

以姜继周的足智多谋,他不会老老实实死守西门的。

实际上把已经做好了安排,只等捻军众人一到,就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他从收集的情报已经知道,这次捻军的骚乱也是飞往场。

听故知府说,他们不但有本地的捻子,还有许多外来的!

不但有外来的,还有大批的援军,据说是南方来的天军!

他们的实力怎么样,没有亲眼见过,听说很厉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