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生活状况。现在想来,很节俭、很省是不足以解释冬冬当初的节俭生活的。他一定是逼的没办法才这样。
不知道冬冬现在怎样了?
中专的学历水平并不足以真正改变什么!当年国家所谓分配工作的政策对于象他那样的青年不过是一种不能接受的忽悠。或许后来他还读上了大学,还接受了更多的有益的教育吧!
只希望他没有辜负父母的苦心和期望,已经彻底的摆脱了农民的命运。
(七)
国家对教育,不可谓不重视。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的实施,难能可贵!但不知道那占学生之大部分的只是读过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或者再加上三两年的技校的学生们,去到大城市中,能有什么竞争优势?
许多类似希望工程的建设,亦着实难能可贵!虽然所搞出来的大多教学楼工程比之政府大楼总是逊色了些。特别是国家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亦是年复一年的增加着。亦着实难能可贵!虽然比之老百姓们所担负的行政成本,比如官僚们的烟啊酒啊汽油啊什么的这方面的支出中所增加的,有些年份要少了些。
(八)
我穿行于乡村的时候,感觉好象在全中国的墙面上,都写着各种各类的标语。什么退耕还林啊,什么安全生产啊,什么保护耕地啊,什么计划生育啊,等等等等。
我看到那些标语,好象是附属于围墙与屋墙本身,好象围墙与屋墙也正是为它们而建。我忽然记起的是少年时代看到的,写在中学围墙外面的一条标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那标语,字很大,色大红,工整,优美,醒目。所以我至今记得。但是那条标语,竟什么时候给人用石灰水擦去,写上了另外的内容的标语。
政策不断在变,宣传工作的内容也在不在变化。
要写的标语太多,而围墙有限。
(九)
占中国人口之大部分的农民之向现代商业文明的靠拢并最终融入其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在我们国家,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是普遍并远远高于农村人口的。
但是成为城市人口并实现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就代表了社会进步和农民生活幸福的取得吗?
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我想到的是大部分城市人口所遭遇而甚至不自知的另一种更为可怕的已经附着于人生的锁链与终身挣扎。
我不知道我所以为的他们将要去往的方向是不是正确的。
(十)
我所感到的悲哀与困惑几乎一样多!
在无限的悲哀与悲哀的困惑中,我想我至少还有一个想法是十分肯定甚至怀着忧患意识和紧迫感的:那就是国家以直接与间接的行政手段达到向农民的子女提供优质的廉价的高等教育服务的目的的必要性。
一小部分的人从事着工商业,一大部分的人在有限的并还在不断减少的耕地上从事着经济效益和市场价值不高的农业生产,这就是国家在未来的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都还要维持的国民就业结构吗?
最为不幸的事实是:资本密集趋势与技术革新进步所带来的深刻影响对中国的整个劳动力资源配置结构已经带来巨大的挑战和矛盾从90年开始,在全社会劳动力结构中传统部门的劳动力开始出现了绝对量持续下降的现象。到90年代初期,农产品供给就已由过去的全面短缺,走向了结构性、地区性和阶段性的过剩。农业生产的趋势必然是集约化和规模化的;中国农业应对全球市场的竞争需要的是那种单个的农户和多个联合起来的农户完全没有能力提供的资本和技术投入。
未来只能意味着无数的多余的就连经济效益极其低下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机会也要丧失的人口。
我甚至常